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管薪酬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研究的一个长久话题。近年来,“天价薪酬”、“零薪酬”等高管薪酬乱象频频曝光,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中。再加上政府不断加强对“楼市”的调控力度,提出一系列降低房价的措施,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出现利润负增长。在此情况下,毫无疑问,这类薪酬与企业绩效并不完全挂钩。有学者因此开始质疑最优契约理论的有效性,试图从管理者权力理论角度探寻其成因,并提出高管超额薪酬、超额在职消费概念,分析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改革也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2009年9月、2012年2月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期通过政府干预,提高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缩小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高管薪酬现状和政策背景,以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其2007-2015年的数据,对比分析高管超额薪酬、超额在职消费在不同性质企业中对企业绩效的不同影响,并考察政府薪酬管制对高管超额薪酬-企业绩效相关关系、对超额在职消费-企业绩效相关关系在不同性质企业中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高管超额薪酬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国有企业高管超额薪酬与企业绩效的负相关性小于非国有企业的;政府对高管超额薪酬的管制达到了一定效果,改善了房地产行业高管超额薪酬-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且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薪酬-企业绩效相关性的改善程度小于非国有企业的;房地产行业超额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国有企业超额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负相关性大于非国有企业的;政府对超额在职消费的管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显著改善了房地产行业超额在职消费-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且国有企业超额在职消费-企业绩效相关性的改善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的。 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丰富高管薪酬管制、高管超额薪酬、超额在职消费的理论研究,为不同产权性质下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薪酬管制等外部宏观政策所带来的企业内部治理效果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同时,有助于规范我国在职消费的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