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小刚于1998年推出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从此一炮走红,并陆续推出《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和《天下无贼》五部贺岁片,每一部的票房都高居不下。“冯氏贺岁片”在观众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而“冯氏贺岁片”之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将观众的审美心理与艺术品位相结合,在“观众”与“艺术”之间确立自己的独特美学定位。本文试图对冯小刚这一电影创作思维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进行分析。而要对此进行分析,就必须从“观众”和“艺术”两方面予以观照。
从观众接受这一方面来看,冯小刚首先用常规化的电影语言来叙事表意,使观众能对影片进行明确的读解;其次,冯小刚为观众讲述了一个个具有曲折跌宕情节的精彩故事,符合中国观众对于影视作品情节性、故事性的审美接受习惯,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最后,冯小刚在贺岁片中表现了社会公认的主题,以此来符合观众的价值评判。
从艺术品位这一方面来看,“冯氏贺岁片”首先总是体现出人文关怀,以此来实现艺术对人的观照;其次,冯小刚用丰富而独特的喜剧表现力使其喜剧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最后,冯小刚在艺术上不断探索,追求创新,并大胆突破已经形成的受观众欢迎的模式,更多地向艺术的高度和深度开掘。
冯小刚之所以形成在“观众”与“艺术”之间的创作思维,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分不开的。“冯氏贺岁片”兴起之时,中国文化已经开始了大众化转型,体现在影视上,电影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重视,尤其在当代,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正成为电影发展的趋势;同时,冯小刚还面临着电影产业化,电影机制的改革使电影完全面向了市场,电影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考虑观众;冯小刚的个人经历,他在艺术道路上所受的挫折也最终促使他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在创作上将观众心理与艺术品位结合起来。
总之,在“观众"与“艺术”之间确立自身的美学定位,是冯小刚贺岁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冯氏贺岁片”将观众的审美心理与艺术品位相结合,体现出了电影既是商品又是艺术的双重属性。尽管“冯氏贺岁片”还有某些不足之处,但我们希望它的成功经验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电影能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