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Corvis ST评估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进展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Corvis ST各项参数在随访过程中的可变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入组141名确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访时间一年半以上。已排除对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有影响的眼部疾病及手术史、外伤史、接触镜配戴史。每位患者双眼均纳入分析,选取比较指标:年龄、性别、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眼轴Axial Length(AL)、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第一压平长度Length of Applanation 1(AL1)、第一压平速度Velocity of Applanation 1(AV1)、最大凹陷的形变幅度Deformation Amplitude at the Highest Concavity(HCDA)、最大凹陷时间Highest Concavity Time(HCT)、最大凹陷的峰值距离Highest Concavity Peak Distance,HCPD(HCPD)、最大凹陷的角膜半径Highest Concavity Corneal Radius(HCR)、第二压平长度Length of Applanation 2(AL2)、第二压平速度Velocity of Applanation 2(AV2)。所有患者双眼依照MD与随访时间回归曲线的斜率划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进行组间t检验比较年龄、IOP、CCT、AL及各项Corvis ST参数间的差异,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Corvis ST形变系数最大30%、最小30%所占百分比及两组的男女比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Corvis ST各生物力学参数与视野进展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Corvis ST生物力学参数与视野进展的相关性,混合效应比较Corvis ST生物力学参数在随访过程中的变化。 结果: 归入进展组的有177只眼,归入非进展组的有99只眼。两组间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499,P=0.618),两组间的眼轴无统计学差异(t=0.256, P=0.798),两组间的角膜中央厚度无统计学差异(t=-1.586,P=0.114)。两组间的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3.119,P=0.077)。在Corvis ST生物力学参数中,角膜最大凹陷曲率半径HCR在两分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进展组6.71 ±0.8,非进展组7.04±0.83,t=-3.238,P=0.001)。Corvis ST的形变参数HCDA最大、最小的30%受试眼占进展组、非进展组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χ2=1.833,P=0.4)。单因素分析中,第二压平速度 AV2,与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进展呈正相关(P=0.0429),角膜最大凹陷半径HCR也与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进展呈显著正相关(P=0.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角膜最大凹陷半径HCR也与视野进展具有相关性(P=0.0021)。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得出,HCR(P<0.001)和角膜的第一压平长度AL1(P<0.001)在随访过程中随时间改变。 结论: Corvis ST的形变参数HCR显著正相关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进展,这可能暗示着后极部筛板的僵硬性改变,从而使视神经纤维更易受到高眼压损害,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临床诊治中,角膜易变形性小的患者更可能对应发生视野损害,因此需要得到更谨慎的对待。进一步的研究设计需排除滴眼液治疗和正常眼压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