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成为当前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能否有效解决当前中国的社会公平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定团结大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公平性理应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将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其中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重点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深入研究如何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完善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对新时期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改革原则和实现途径,以期对以后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论文共包括三大部分,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是前提性和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绪论和第一章。绪论主要阐释了问题的缘起,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介绍与评述,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等作了必要的说明。第一章界定了公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等核心概念,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包括: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主要观点。系统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继承和发展的推进过程,概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主要内容、观点及当代价值。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以及实施现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二章重点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探讨了家庭养老为主时期(1949—1956)、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结合时期(1957—1978)、多种养老方式并存及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时期(1978—200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实施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开始并轨时期(2002至今)四个阶段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主要成效、主要经验;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历史与现状。第三章结合实证研究,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中公平性实现的因素。第三部分是第四章和第五章,结合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现状的实证研究,并借鉴国际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公平原则实现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指导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出对策建议。第四章重点探讨了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尤其是其公平性实现对我国的启示。概述了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情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模式。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分析和总结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先进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第五章主要探索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公平化的实现路径。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借鉴国际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社会公平实现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指导下,根据具体国情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认为,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主义公平观作为变革和创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期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