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络的实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然而迄今为止还未被明确阐述。从中医古籍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针灸大成》明确指出:“经络为气血之道路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因此对气血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经络中运行的气,即经气,是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与肺吸收的清气共同生成,通过经络输送到周身而濡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并参与调理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针灸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就是通过调节经气来实现的。针刺之所以能治病,是因其具有“调气”作用。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针灸大成》说:“宁失其时,勿失其气。”《素问·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都精辟地论述了“气”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知,气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物质。现代生理学证实氧与中医的气血一样在人体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供应人体全身各系统组织的能量就是由血液所携带的氧与经饮食摄入的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发生生化反应而产生的。氧代谢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现代生理学对氧代谢的认识及中医经络经气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导师梁忠提出了关于经气经络实质的假说,本实验以这一假说为指导,通过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手太阴肺经合穴尺泽,检测肢体远端穴位及非穴位部位血气分析指标(PO2、CaO2、SaO2%、PCO2、TCO2、HCO3-、PH)、氧代谢指标(SOD、GSH-Px、MDA)含量的差异。运用实验医学方法探讨现代生理学氧代谢与中医气、经气的相关性,为逐步揭示经气与经络实质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选取20例健康青年男女为研究对象,男女各10例,最大29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25岁;分为2组,一组为肺经组,一组为大肠经组,2组各10例。采用提插平补平泻手法,比较针刺前后穴位与非穴位上血气分析指标(PO2、CaO2、SaO2%、PCO2、TCO2、HCO3-、PH)、氧代谢指标(SOD、GSH-Px、MDA)含量的情况。实验分别在湖北省中医院检验科和湖北中医学院检验系生化实验室进行。实验一针刺对人体穴位及非穴位血气分析指标含量的影响1.标本采集针刺前肺经组受试者采血部位为少商穴、少商穴对照点(拇指末端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大肠经组受试者采血部位为商阳穴、商阳穴对照点(食指末端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常规消毒,采血针针刺出血后,立即用微量移液器吸取装入肝素抗凝离心管中。2.指标检测将装有血液标本的离心管在漩涡混匀器上混匀,静置5分钟后,用微量玻璃毛细管从离心管中吸取40ul全血,送AVL血气分析仪检测PO2、CaO2、SaO2%、PCO2、TCO2、HCO3-、PH等指标,余下血液标本置入离心机中以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后静置1分钟。取上层清夜于试剂管中放置-30℃冰箱保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3.针刺肺经组针刺尺泽穴30min,大肠经组针刺曲池穴30min,行提插平补平泻手法。4.针刺后标本采集、指标检测操作方法同1、2实验二针刺对人体穴位及非穴位SOD、GSH-Px、MDA含量的影响1.将实验一中保存在冰箱里的血液标本取出,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比色法检测GSH-Px,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2.以721分光光度计检测两者的吸光值,并依据配置试剂浓度公式计算出SOD、GSH-Px活力、MDA浓度。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之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1.针刺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1.1针刺前,穴位与非穴位比较:PO2、CaO2、SaO2%、PCO2、TCO2、HCO3-、PH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针刺后,穴位与非穴位比较:穴位上PO2、CaO2含量低于非穴位,PCO2、TCO2、HCO3-、PH含量均高于穴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1.3针刺前后,穴位与穴位比较:针刺后PO2、CaO2含量低于针刺前;针刺后PCO2、TCO2、HEO3-、PH含量高于针刺前。SaO2%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1.4针刺前后,非穴位与非穴位比较:PO2、CaO2、SaO2%、PCO2、TCO2、HCO3-、PH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针刺对氧代谢指标的影响2.1针刺前,穴位与非穴位比较:SOD、GSH-Px、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2针刺后,穴位与非穴位比较:穴位上SOD、GSH-Px含量较非穴位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上MDA含量较非穴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3针刺前后,穴位与穴位比较:针刺后SOD、GSH-Px含量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2.4针刺前后,非穴位与非穴位比较:针刺后SOD、MDA含量变化较针刺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GSH-Px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经穴对经络线上远端穴位及远端穴位旁开对照点上与氧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显著不同,提示经气与氧代谢可能有密切相关性。2.针灸调节经气的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氧及其代谢物状态而实现的;3.SOD、GSH-Px可能是经络及经气的实质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