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竞技游泳又包含四种泳姿。其中蛙泳是竞技游泳四种姿势中技术要求最高,游进速度最慢的一个项目,相比其它的三种泳姿技术更为复杂。近5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规则的不断改进,蛙泳的技术动作有显著的变化。我国青年女子运动员的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每名运动员在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研究目的: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国家二线青年女子运动员在蛙泳游进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分析其中存在的速度、角度、位移等运动学特征,找出其中的差异,说明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并同时比较其6名队员的技术动作优异。研究对象:运动员选取国家二线当时在陕西省游泳中心集训主项为蛙泳的6名女子一级运动员。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多数相关文献资料,实时跟拍运动员的水下技术视频,走访诸位专家教授,结合实材进行相关实验,运用逻辑分析,对6名200米蛙泳优秀女子运动员进行了蛙泳技术分析。通过水下摄影仪器以及图像编辑系统,获得6名运动员在蛙泳游进过程中九个动作阶段的图像,即,滑行时、开始伸臂时、伸臂结束时、外划结束时、向外向下内划结束时、开始收腿时、收腿结束时、蹬腿结束时以及蹬夹水结束时的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图像,并对图像中运动员各相关肢体角度、身体姿态以及各阶段的时相速度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得出相关结论:运动员的身体姿势中,角度,速度和位移,有着较好的姿势体现,各个运动学指标出现协调一致,但是某个空间方面出现不同步,可能是关节部位的力量不足所致。运动员腿部技术方面,角度,速度和位移,都是比较明显的,其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打开水的阻力承担,更好的推动身体的前进力,给予较大的补充。运动员手臂技术方面,角度,速度和位移,三个运动学方面,都可看出,6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均存在一定问题,同样从图像和数据中得到,手臂的各个关节角度的发展配合,是对动作的最优化,否则,将会阻碍动作技术的发展。运动员在蛙泳技术协调配合方面,各个关节角度协调配合出现滞后性,同时在保证最大的速度中,出现位移上下幅度过大,造成能量的过度消耗,不利于保持游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