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之一,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使得公正处于更加凸显的位置。而要实现公正的社会,首先就要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的公正认知,即树立社会主义的公正观。特别是大学生的公正观正确与否,行为公正与否,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国家公正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肩负起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重担,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公正观。 国内外关于公正和公正观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以“大学生公正观教育”为主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内容设置、方法运用,及其重要地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存在不足。同时问卷调查也表明,尽管大学生的公正观总体上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对社会主义公正的理解和践行上存在偏差;而呈现出良好态势的大学生公正观教育,也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内容不够系统、方式比较单一、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合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公正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各方对公正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公正观教育带来较大挑战。 因此,要想保证大学生公正观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首先,要通过制度建设的完善、舆论环境的净化和理论研究的丰富来优化大的社会环境,进而消除外部环境对公正观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不仅增加系统的公正观教育内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而且通过丰富教育形式、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等确保高校公正观教育的顺利开展。再次,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在公正观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家庭方面,父母不仅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而且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对于学生个人,则要通过主动的自我教育,将公正观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