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胃脘痛是儿科脾胃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呈上升趋势。中医认识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肯定,但诊断、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尚不统一。本研究通过总结有完整中医资料的300例胃脘痛患儿的胃镜检查资料,将“胃镜像”引入中医儿科对本病的辨证施治领域内,以期为探索小儿胃脘痛临床研究的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二部分内容。文献综述首先论述了古代中医学对小儿胃脘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论治原则,然后就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诊治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专方专药等方面进行论述,揭示了目前本病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临床研究部分,对3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胃脘痛患儿分别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中医宏观辨证。然后在胃镜检查直视下详细观察、记录并部分拍摄患儿上消化道粘膜表现,进行微观辨病辨证。并利用胃镜取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切片染色,大部分病例还结合血清学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探讨小儿胃脘痛对应于现代医学的疾病内涵,分析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辨病、粘膜微观辨证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儿慢性胃脘痛可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CG,53.3%)、慢性十二指肠炎(DI,8.7%)、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炎(CG-DI,19%)、消化性溃疡(16.3%)、慢性食道炎(CE,1%)等疾病,总的胃镜疾病检出率达到98.3%。病种较成人单纯,病情较轻浅,病程多在半年以内。2.慢性胃痛患儿总体以湿热中阻证和脾胃虚弱(寒)证的检出率为高,但在不同的胃镜疾病诊断中各中医证型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浅表性胃炎(CSG)与十二指肠炎均以湿热中阻证为高;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则以脾胃虚弱(寒)证为高,消化性溃疡中胃络瘀阻证的检出率亦较高。3.粘膜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各型的相符率均≥1/3,说明中医宏观辨证是有其微观病理基础的。两种辨证间亦有不同之处。当中医宏观表现与粘膜微观征象一致时,辨证施治疗效最佳,如二者不一致时,治疗应统筹考虑。4.慢性胃痛患儿总的HP现症感染率为32%,十二指肠溃疡(DU)HP感染率最高,达47.5%,其次是胃溃疡(GU,44.4%)、浅表性胃炎(30.3%)、胃十二指肠炎(28.1%),单纯十二指肠炎较低(23.1%)。可见HP感染当属祖国医学“邪气”范畴,是导致小儿胃脘痛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5.湿热之邪是HP相关胃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HP阳性胃痛者局部粘膜主要特征为胃肠瘀热表现,故在治疗中可考虑加用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理气药,有助于抑制和根除HP。总之,宏观辨证与胃镜像结合诊治本病,有利于将“胃痛”这一模糊的泛指病名明确化,有利于更好地总结辨证规律、把握疾病本质,有利于开阔思路、提高疗效,并为目前研究HP感染开辟了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