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优化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4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凭借而不能摆脱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现代大众传媒,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社会环境的一个因素加以考虑。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然受到媒体环境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正是在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靠媒体提供的价值规范来认识和解释社会,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将媒体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将媒体环境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领域进行研究,关注并分析媒体环境的发展变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是势在必行之事。  本文首先阐述选题的相关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为下文的写作奠定基础。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优化内涵的界定,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广泛性、主导性、可创性和渗透性的特征以及媒体环境的心理抚慰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的梳理,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的重要性,从整体上对“优化”定位。其次,从非主流社会思潮和不良信息污染问题角度出发,来讨论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效果产生的影响。基于前文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媒体环境优化的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以及媒体环境优化的四种方法,即舆论导向法、把握情境法、利用优势法、筛选隔离法。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升华章节,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的管理与引导,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的建设以及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的目的就是使其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保持最佳状态,使教育环境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
本文集中阐述了抗日根据地军事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指出她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思想指导下,对苏区革命文化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对于建立和
《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缔约国确立了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基本法律框架,赋予了缔约国将其落实到国内法的义务。《名古屋议定书》的出台向大部分的遗传资源提供国的立法提出
本文以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用文本研究、相关历史学、教育学研究、比较研究法、系统论方法,本着“思想政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