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通道阵列修饰电极的表界面调控开发新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也愈发关注,进而对生物医学样品分析和食品安全监测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开发高灵敏、高通量、普适性、多样性的分析方法和微型化、便携式的检测设备显得极为迫切。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支持。电化学发光是将电化学技术与化学发光技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检测方式,综合了电化学分析速度快、检测范围宽以及化学发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等优点。从发现电化学发光现象到发光机理的不断更新,电化学发光的研究对象日益丰富,新材料、新方向更是层出不穷,这也是由于其强大的融合交叉能力使其在近百年的发展中,顺应时代变化并沿用至今。其中,基于三联吡啶钌(Ru(bpy)32+)探针的ECL体系由于其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强度稳定、探针可循环再生等特点,已经成为构建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检测中最常用的ECL传感器体系。当前,利用这一体系已经开发出很多高灵敏的ECL传感器,但提升灵敏度的方式通常是在电极表面逐级修饰昂贵的纳米材料或有机复合材料,并且构建的ECL传感器检测模型过于单一,更换检测目标物时需重新构建模型,这样不仅费时且耗费试剂。因此,开发一种制备简单、快速、经济且普适性强的高灵敏ECL传感器尤为重要。本论文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多种方案:1.与二维碳基电极相比,选择三维石墨烯结构电极(3DG),增加活性比表面积,提升检测灵敏度。2.在电极表面修饰垂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薄膜(Vertically-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films,VMSF),薄膜制备方法简单且经济,并通过薄膜的静电相互作用对Ru(bpy)32+进行强烈富集,从而使构建的ECL传感器检测灵敏度提升。3.通过一种简单的薄膜层层堆积修饰方法,构建了一种普适性强的固态ECL生物传感器方案检测多种生物分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通道-三维大孔石墨烯电极构建小分子ECL检测平台提出了一种在三维石墨烯电极上修饰垂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通道膜(VMSF)制备新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平台方法。通过在3DG上电接枝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分子胶水,解决了VMSF无法直接在碳基电极上稳定生长的问题。随后通过电化学辅助自组装(EASA)法生长的VMSF可完全覆盖在3DG表面,并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所研制的VMSF/APTES/3DG传感器对Ru(bpy)32+具有高灵敏的ECL响应,这归因于3DG的高活性面积和高电导率与带负电的VMSF纳米通道对带正电的Ru(bpy)32+强烈富集作用。通过高灵敏检测两种可直接参与ECL反应的小分子物质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综上所述,所提出的三维ECL传感器可能为开发高灵敏的ECL传感平台开辟新的途径。2.Ru(bpy)32+介导的DNA催化氧化反应构建食品中有毒物质ECL检测平台基于富含鸟嘌呤碱基的适配子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通道修饰的氧化铟锡电极(VMSF/ITO),建立了一种免标记、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的ECL传感方案,这种方案省去了标记、分离和固定步骤,并且操作简单。该检测方法基于Ru(bpy)32+介导的鸟嘌呤碱基的催化氧化反应,通过目标检测物和与其相对应适配子的特异性结合改变适配子的构象从而屏蔽G碱基,使Ru(bpy)32+难以接近G碱基,导致ECL信号减小,最终达到检测黄曲霉素,赭曲霉素这类食品有毒物质。并且这种方案也可以通过更换适配体序列达到普适性检测的目的。3.双极性二氧化硅纳米通道阵列限域发光体构建ECL生物传感器(1)首次构建了一种“静电笼”作为电化学发光体的载体,开发了一种超灵敏、信号稳定的固态ECL平台。此模型是由具有不对称表面电荷的双层VMSF组成的bp-VMSF,可以对ECL发光团(Ru(bpy)32+)实现高负载量和高稳定性的静电限域,这是由于内部负电性孔道的静电吸引和外部正电性孔道的静电排斥所导致的。通过链霉亲和素(SA)与带有生物素的SARS-CoV-2抗原进行高特异性结合反应对bp-VMSF表面进行修饰。制备的固态ECL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对SARS-CoV-2抗体的超灵敏检测。所构建的传感器结构简单、经济且具有长期稳定的性能,为固态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拓宽静电笼模型的应用并验证模型普适性,选择两种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CEA和CA15-3,分别通过ECL和电化学(EC)双模式对其进行检测。(2)为了进一步优化模型,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在纳米通道内电沉积金纳米颗粒(AuNPs),构建基于AuNPs@bp-VSMF的超灵敏ECL生物传感器。这归因于AuNPs优异的导电性能与电催化性能从而增强发光信号,最终实现检测灵敏度的提升。为了验证可行性,选择新冠假病毒为目标分析物,分别通过ECL和EC方法实现了人口腔唾液和环境水样中目标物的成功测定。此外我们进一步将该模型成功移植到柔性电极上,为可穿戴设备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倡导发展能效提升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的重点发展领域。离心泵反转作液力透平被广泛应用在化工、钢铁、煤炭等行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压余液进行能量回收。在透平的运行过程中,常因为上游条件或负载的改变而导致其偏离高效区间,这种过渡工况会降低透平的能量回收效率,甚至对机组的稳定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过渡工况下离心泵作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部分反转作液力透平的离心泵在设计之初只考虑了泵工况
学位
桩基础因其承载力高、变形小、地层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速交通、海洋资源开发等承载变形要求严格的基础中,其在服役期间其上部结构长期受到风、浪、交通荷载等作用,作为承载上部结构的桩基础则承受具有明显周期特性的竖向循环荷载,该长期荷载作用会对桩基承载变形性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循环荷载下单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对评估循环荷载下桩基础的长期服役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
学位
长期以来,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化工产品质量控制以及临床诊断等领域内针对各种特定分析物的即时、高效和简便检测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亟需解决的前沿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伴随着分析仪器性能的不断提升,基于一种或多种仪器分析技术高选择性地检测以及高灵敏地测定特定分析物已经十分精确和成熟;然而,这些依赖仪器设备的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特别是现场实时检测以及多目标分析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鉴于此,本论文的研究致
学位
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由于其固有的准各向同性特性,在航空航天、海洋和汽车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使用具有波状起伏的编织结构也会降低平面内的拉伸或压缩强度。在不同的载荷条件下,它会产生复杂的损伤行为和不同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由于形状复杂而承受多轴向应力。虽然许多文献对不同偏轴角度结构的面内响应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但很少有文献报道偏轴角度与面外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提升
学位
双线性规划(Bilinear programming,BLP)问题是具有挑战性的连续优化问题之一,在工程、物流和金融中有广泛的应用。Disjoint双线性规划是一类重要且具有广泛应用的非凸二次规划问题,已证明求其全局最优解是NP-难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规模Disjoint双线性规划问题的新全局优化算法及其在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估计中的应用。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结果:(1)给出了Disjoint双线性规划问题
学位
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全球性挑战,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有望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十年来,电催化技术因其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储存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包括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水的电解等。在各种纳米催化剂中,与非贵金属催化剂相比,贵金属基催化剂在大多数电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中,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水的电解中涉及了两个关键的半反应,即氧还原反应(OR
学位
天然彩色棉是一种环保的纺织纤维,无需经过染色就可以拥有天然的颜色,其颜色是色素物质在纤维细胞发育阶段沉积的结果。现阶段应用最多的彩色棉主要为绿色和棕色,彩色棉由于其环保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彩色棉色彩不纯,颜色朦胧,色素不稳定容易变色等缺点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因此,对彩色棉色素及其增深固色性能的研究对于促进彩色棉的发展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选用棕色的彩色棉,研究末
学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等气体快速增加,使环境急剧恶化。寻找合适的气体分离技术对解决环境能源问题至关重要。膜分离技术相比于吸附法等传统气体分离技术具有低成本、效率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开发高效的CO2分离膜是气体分离膜的研究重点。结合了聚合物膜和无机膜优点的混合基质膜(Mixed Matrix Membranes,MMMs)是一种能实现高效
学位
本文提出在场景体验视角下的景观设计概念,以浙东曹娥江上虞B段空间为设计载体,从体验式景观、打造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结合浙东诗路文化、曹娥当地文化作为参与者的首要感知对象,进行系统性的景观改造与综合设计。全文的主要要点是通过对诗路文化、曹娥文化等地域文化的修复性设计,使浙东地区地域景观文化得以再现、传承和发扬,并注入新时代的当代设计价值观,以此来打造独具上虞曹娥江地域特色的景观空间。本文提出体验式景
学位
矿业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能源供应基地,近年来,矿业城市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亟需对矿业城市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监测与评价。由于矿业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从城市发展生命周期的视角研究矿业城市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可为城市规划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是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转型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矿业城市鸡西市为研究区,从矿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