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以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持续感染、免疫耐受、繁殖障碍、血小板减少与出血综合症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BVD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宿主谱广,不仅能感染牛,还能感染猪、羊、鹿等多种野生动物,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持续感染(Persistant infection,PI)动物能长期向外环境排毒,是BVDV在自然环境中维持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防制BVD的有效手段还是疫苗接种,但国内还没有一种标准化的商业疫苗。国外很多学者已经从多种途径进行BVD新型疫苗的研制,并取得了一定得进展,其中包括亚单位疫苗、DNA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等。结构蛋白E2的BVD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人们研制新型疫苗的首选靶蛋白,运用E2基因构建活载体疫苗具有广泛的前景。E2基因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瘟病毒的重要领域之一。 Ⅰ型牛疱疹病毒(Bovine Herpevirus1,BHV-1)是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其基因组大小约为138kb。胸腺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是病毒的主要毒力基因,但是,它是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研究报道,缺失TK基因可大大降低病毒的毒力而不影响病毒的复制。BHV-1作为活病毒载体具有多种优势,包括安全性好,不感染人;具有庞大的基因组容纳能力;BHV-1宿主范围窄等。所以,用BHV-1弱毒株作为活病毒载体疫苗来控制牛病具有很大潜力。 BVDV的两种基因型BVDV-1和BVDV-2的抗原差异性较大,能保护BVDV-1的疫苗对BVDV-2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因此,构建能共表达BVDV-1和BVDV-2 E2基因的重组病毒具有一定得意义。疫苗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使得毒力基因缺失的病毒载体疫苗比传统灭活苗和弱毒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以BHV-1弱毒株为载体,构建了表达BVDV-1和BVDV-2 E2蛋白的BHV-1 TK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为BVDV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