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火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结构在火灾中的反应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不少研究人员通过从原结构中取出一个子结构或者对构件端部施加约束的方式来近似考虑火灾中结构相邻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此类研究均以钢结构为主。在混凝土构件方面,虽然近期亦开展了一些约束构件的抗火研究工作,但还只是停留在定常约束阶段,实际火灾中构件的端部约束却可能随升温时间而发生改变;在混凝土子结构方面,考虑火灾中未受火部分对受火部分的约束影响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对约束混凝土子框架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探讨。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设置约束钢筋,近似模拟结构上部未受火部分对下部受火部分的约束影响,开展了3榀单层双跨约束混凝土子框架在ISO834标准升温过程下的明火试验,考察了子框架的高温反应及其破坏形态,分析了约束钢筋对子框架耐火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框架梁的高跨比较大,框架在荷载和高温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框架梁的剪切破坏,破坏区基本集中在加载点与柱顶之间的斜向区域:(2)在框架梁破坏的最后时刻,由于其跨中挠度急速增大,梁内纵向钢筋将以类似悬链索的形式发挥作用:(3)约束钢筋虽然在升温中、前期对左、右框架边柱顶端之间相对距离的增大效应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框架的耐火极限影响不大。   2.运用虚功原理,推导建立了高温下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梁单元模型,编制了混凝土框架高温反应的全过程分析程序,程序的有效性得到了试验结果的验证。利用自编程序对带有梁端约束的混凝土梁进行了高温反应分析,初步揭示了轴向/转动约束刚度比、梁跨度、荷载类型和大小等因素对高温下约束混凝土梁的变形和附加内力的影响规律。   3.以多层多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提取的单层单跨约束子框架作为分析对象,针对不同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率、梁跨度、柱高度、柱轴压比、侧向/竖向/转动约束刚度比等情况,利用自编程序开展了高温下约束子框架的框架梁内力研究。通过2240种工况的高温反应分析,建立了高温下框架梁的梁端内力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下框架梁的轴力比和梁端弯矩均呈现出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的趋势;(2)影响高温下框架梁轴力比的主要因素有侧向约束刚度比、梁截面宽度和梁配筋率,而影响高温下梁端弯矩的主要因素有侧向约束刚度比、梁截面宽度和高度、梁配筋率和梁跨度。(3)从工程应用角度看,对于高温下框架梁的梁端内力而言,是否考虑子框架中单根框架柱对框架梁的约束作用影响有限。   4.以单层五跨约束混凝土子框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确定高温下单层多跨约束子框架中框架梁所受侧向约束刚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工作(3),将高温下单层多跨约束子框架的框架梁内力计算归结为等效单层单跨约束子框架的内力计算,初步实现了高温下单层多跨混凝土框架的框架梁内力重分布简化计算目的。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单层多跨约束混凝土子框架中框架梁所受侧向约束刚度是随升温时间而变化的,侧向约束刚度随升温时间增加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   5.提出了高温下整体结构中框架柱轴力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结合研究工作(3)和(4),将整体结构中受火框架柱单独提取出来开展了时变约束刚度条件下的高温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整体结构的相应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初步实现了结构抗火分析从整体结构到时变约束构件的过渡。
其他文献
转换层结构是现代多、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常用转换层结构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拱式转换层结构。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转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的两座异型组合拱桥为背景,对组合拱桥的受力特性以及异型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组合拱桥水平推力、侧倾稳定性、拱变形后的内力、水平系
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依据住房保障的基本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公共住房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历年来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条文进行评析,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
目前建筑物纠倾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主要是依靠土力学与弹塑性力学中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借鉴地基处理中的一些方法,凭借技术人员的探索和经验来完成,因此纠倾过程中
本文以在立体绿化中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为出发点,进行了植物选培、植物越冬、立体绿化种植等实验,提出了生态声屏障方案和建筑立体绿化方案,模拟分析了立体绿化的降噪性能和隔热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毒性受到水质参数的影响已经达成共识,许多模型如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可以预测水质参数作用下的重金属毒性。重金属污染物对
沥青路面在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中占到90%以上,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就铺筑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高速公路里程,但同时也造成我国沥青路面技术及创新研究相对滞后,已铺筑的相当数量高速公
无论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思想还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中,对结构位移尤其是非弹性阶段位移的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非弹性位移估计的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它介乎于异形框架柱和普通剪力墙之间。短肢剪力墙结构尽管已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但理论研究方面尚处在探索、完善阶段;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