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之父”,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奥尼尔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对奥尼尔的研究已经涉及其戏剧创作的多个方面,但对其剧本的生态解读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精神生态理论,对奥尼尔的剧本《悲悼》进行探讨,分析剧中人物的精神生态状况以及精神失衡的原因,指出构建和谐精神生态的重要性。全文包括序言、四个章节和结论。序言部分概括了尤金·奥尼尔的生平、剧本《悲悼》的情节内容,以及国内外对这一剧本的研究状况。第一章为生态理论,尤其是精神生态理论的介绍。第二章从剧中主要人物的精神生态状况着手,分析了他们失衡的精神生态。莱维尼亚、奥林、卜兰特、艾斯拉和克里斯丁均不同程度地遭受精神生态失衡的折磨。莱维尼亚的恋父情结、奥林的恋母情节、卜兰特的复仇、艾斯拉的清教特质和克里斯丁对男性的过度依赖都是他们精神生态失衡的表现。第三章分析和揭示剧中人物精神生态失衡的原因。外因主要有清教思想、战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而内因主要有人类无穷尽的欲望和人物扭曲的性格等。第四章提出人类应重建和谐的精神生态。失衡的精神生态给剧中人物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折磨,并最终导致他们走向毁灭。而在人人向往的海岛上,精神生态健康的土著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反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奥尼尔的生态思想以及重建和谐精神生态的愿望。和谐的精神生态有赖于和谐的自然生态作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类要摒除过度的欲望。结论总结全文,指出奥尼尔的《悲悼》中体现出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考对面临着精神生态危机、生存处境艰难的当代人来说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人类要维护好精神生态的平衡,守护好精神的家园,重构和谐的精神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