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皮层-皮层下、基底节-丘脑及脑桥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并根据瘫痪程度进行分级。于入院3天内同时行SSR、SEP及MEP检查,并对三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上肢SSR波幅降低,健及患侧下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异常率以皮层-皮层下组最高,基底节-丘脑组次之,脑桥组最低;(2)SSR异常率高及波形缺失者,患者肢体瘫痪、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能力低。SSR异常及波形缺失与瘫痪程度、MES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而潜伏期延长、波幅低与瘫痪程度、MESSS及BI评分无关。(3)与正常值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健、患侧N13、N20潜伏期及CCT均明显延长。SEP异常率以基底节-丘脑区最高,皮层-皮层下次之,脑桥组最低,且异常SEP多或全部位于患侧。(4)SEP各指标(N13、N20、CCT)与是否有浅感觉障碍无关。(5)SEP异常率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SEP异常与神经功能缺损间呈正相关。CCT延长与瘫痪程度、MESSS及BI评分间无相关性。N20波形缺失或显示不清者,肢体瘫痪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N20波形缺失或显示不清与肢体瘫痪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6)病变部位不同,MEP的异常率不同。MEP异常率以脑桥组最高(85.7%),基底节-丘脑组次之(66.7%),皮层-皮层下组最低(63.0%)。(7)MEP异常与病理征间无相关性(r=-0.005,p=0.962)。(8)MEP异常和MEP波形缺失时,患者肢体瘫痪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日常生活能力差,与瘫痪程度、MESSS评分间具有正相关性,与BI评分具有负相关性,而皮质潜伏期和CMCT延长并不意味着患者病情严重。结论(1)急性脑梗塞后可出现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抑制。SSR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并对患者亚临床下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具有早期的诊断价值。(2)SSR异常及波形缺失反映了运动功能受损情况。(3)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无感觉缺失体征的脑梗死患者,可出现SEP异常,提示感觉通路有亚临床的损害。体感诱发电位对发现亚临床下微小梗死灶较CT或MRI更敏感。(4)SEP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神经受损情况,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5)MEP主要反映锥体束的功能状态,故凡是影响到运动中枢和运动传导通路部位的梗死,患者MEP异常率高。MEP缺失有时并不代表锥体束完全阻滞,故MEP缺失时,病理征可表现为阴性。(6)MEP检查对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MEP的异常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轻重。MEP可定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损情况,并作为运动功能恢复的早期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