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蛋白RPS26和凋亡相关蛋白Bat3调控p53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由细胞异常增殖所导致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生命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的形成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和原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其中抑癌基因p53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53在近50%的癌症中发生了突变性失活,在其余大部分恶性肿瘤中,p53虽仍为野生型,但其抑癌功能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抑制。然而在许多这样的肿瘤中,p53的抗肿瘤活性是如何丧失的还不十分清楚。因此筛选能与p53的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的新蛋白,研究这些蛋白对p53的调控作用对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p53最重要的负调控因子,泛素连接酶Mdm2能通过诱导p53的泛素化降解,抑制p53的功能。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发现,核糖体蛋白RPS26可以与Mdm2相互作用,抑制Mdm2的泛素连接酶活性。本课题进一步研究了RPS26对p53的功能调控。结果发现,过表达RPS26可以抑制Mdm2对p53的泛素化降解,促进p53的活化。用siRNA干扰的方法降低RPS26的表达时发现,RPS26表达量的下调会抑制DNA损伤应答中p53对其下游基因的激活,但并不影响p53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细胞也失去了进入G2/M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能力。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制时发现,在RPS26表达量降低的细胞中,DNA损伤诱导的p53的乙酰化修饰以及p53与其靶基因启动子的结合都大幅度降低。此外,RPS26可以与p53发生非Mdm2依赖的结合,并且可以与p53及其乙酰化转移酶p300存在于同一个复合体中。而在没有胁迫刺激的正常细胞中,降低RPS26的表达会引起RPL11介导的p53的稳定和激活,以及p53激活后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这些研究结果说明,RPS26可以通过直接调控p53的转录活性参与到DNA损伤应答中。去泛素化酶HAUSP可以通过去除p53的泛素化修饰,促进p53在DNA损伤等胁迫反应中的激活。在之前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通过质谱分析的方法发现Bat3很有可能是HAUSP潜在的结合蛋白。在本课题中,首先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免疫共沉淀实验确证了Bat3与HAUSP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Bat3在HAUSP存在的情况下能调节p53的稳定性,并且Bat3可以促进HAUSP抑制Mdm2降解p53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Bat3可以通过HAUSP参与p53稳定性的调控。综上所述,本课题揭示了核糖体蛋白RPS26,作为核仁的组成部分对p53应答DNA损伤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发现与HAUSP相互作用的蛋白Bat3可以通过HAUSP参与p53的稳定性调控,这些研究扩展了对p53相关调控的认识,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增加,城乡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而这两者并存的现象与国外的经典理论形成了悖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经过对中外学者的研究结论
<正>药熨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某穴位,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湿热之力,将药物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镇痛、
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中国走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他们却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网络凭借其庞大的信息量及快速传播的时效性,不断促进人们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正> 资中县双塘乡农技校余沛均用人尿治兔癣,效果颇佳。方法是:将癣兔捉稳,放入尿水(尿中不得混入粪便及其它杂物,通常以解出3—5天的小便为宜)对癣兔进行全身搓洗,患处重点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金融业的产业增长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深化,我国目前的
建立了一种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电动选换挡执行机构正向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以实际换挡力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标准28工况为依据,根据试验所测得的原型车性能参数制定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和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繁荣将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房地产业
为了简化二极管端面抽运固体激光器的快轴准直,建立了圆柱面镜和聚焦镜作为二极管快轴准直系统的模型,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法和关键参数的控制方法,通过仿真论证了以圆柱面镜做
本文以研究卟啉荧光性能为目的,合成了两种类型的卟啉化合物:(Ⅰ)四芳基类卟啉化合物(20-34)和(Ⅱ)β-八甲基四芳基类卟啉化合物(6-13),其中(Ⅰ)类化合物参考文献方法合成,对其荧光性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