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与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1985年)后,中国败给小国日本,迫于弱肉强食的冷酷现实,晚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教育已无法承担国情所需。有识之士开始需求救亡图强的道路,力图通过学习西方国家以达到抗拒入侵、振兴中华的目的。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奏拟呈报《奏定学堂章程》,经过清政府审定颁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新教育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把师范教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予以重视,其中的《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普及教育以小学堂为主,初级师范学堂则是造就小学师资的根本。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研究《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共分四大部分五章内容进行论述。从当时社会现状、政治、教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课程得以确立的社会背景;主要对《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图画课程设置研究、颁布后的实施情况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就该课程整体特点、历史价值几方面展开论述。在这一部分的分析中,采用历史文献研究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方法,结合教学论和课程论知识,梳理当时该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分析其课程特点;在研究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初级师范美术教育作出思考与讨论。 对近代初级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百余年前中国初级师范美术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历史巨变、其教育框架及格局的形成,而且可以使我们从这些回顾中有所体悟,对该课程进行系统整理。本文在充实、完善我国初级师范美术教育发展史相关内容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揭示初级师范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我国现代初级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亦是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