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小规模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在经过风险调整后高于大公司,而高账面价值比的股票收益率要高于低账面价值比公司。理论上将这两种现象分别称为规模效应与价值溢价效应。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沪、深股市在1998-2007十年间的规模效应与价值溢价效应,分别采用流通市值和总市值衡量公司规模,发现这两种效应均显著。为更好的判断流通市值与总市值这两种指标在捕捉规模效应效力上的差别,本文构造了一个“特殊组合”,该组合在按总市值划分下属于大盘股而在流通市值划分下属于小盘股,结果发现该股票组合收益率更接近于小盘股的收益率。由此本文认为流通市值能够更好的捕捉规模效应,并据此推论中国股市的规模效应更可能是由于流通性质造成的,即流通股较小,易于被操纵,从而收益率较高。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小公司风险较高,因此要求的收益率较大。在解释规模效应与价值效应的原因时,常见有三种模型,分别是财务困境风险模型,溢价可变因素模型及特征模型。本文在确认中国股市存在规模效应与价值效应后,进一步分析上述三个模型中哪个模型可以更好的解释中国数据。首先,本文通过分析股票组合收益率协方差矩阵的稳定性区分财务困境风险模型与后两种模型。前者认为股票预期收益率受到财务风险因素的影响,而该因素的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股票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也就随之变化。后两者均认为风险因素的系数是稳定的,因而股票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是稳定的。实证结果证明,我国股市数据不支持财务风险因素模型。其次,本文验证了溢价可变因素模型的假设,该模型认为风险因素的溢价水平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且与过往该因素收益率负相关。本文通过验证价值组合在形成前的收益率水平,发现该假设在中国股市是成立的。第三,本文采用三维分组方法及特征均衡组合构造法,区别了溢价可变因素模型与特征模型。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Fama三因素模型(包含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及价值风险)代表溢价可变因素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数据不支持特征模型,而支持三因素模型。与以往文献不同,考虑到我国股市过于强大的同涨同跌特征,为控制市场风险对于统计结果的影响,本文进一步采用四维分组法排除了市场风险的影响,结论仍与前一致,我国股市不支持特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