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淮西镇的演变及其特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统计、图表等分析方法,对淮西镇的演变及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共分五章,笔者认为:唐代淮西镇筹建于至德元载(756)十二月,但真正设立当在至德二载(757)四月至九月之间。安史之乱时期淮西镇的辖区多有增省,安史乱后才逐步稳定。李希烈反叛,辖区达到最大,至“三吴”时期,辖区基本仅限于申、光、蔡三州。淮西镇地处唐朝腹心,战略地位重要,一定程度上能左右政局。淮西镇在吴少诚之前,人口数额已无从考。至吴少诚时期,淮西三州人口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开元时期的户数。安史乱后淮西地区经济衰败,“三吴”时期有所好转,但一遇战事,仍力不从心。淮西地区民风虽较为彪悍,但并非由胡化所致,淮西镇不具备长期割据的实力。在淮西镇十任节度使中,李希烈是以兵变手段成为节度使的第一人,并称帝建号;李希烈之后,淮西镇进入后期的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的“三吴”时期,又割据了三十余年。“三吴”时期,淮西镇文武僚佐出现“地方化”的趋势。淮西镇反割据势力长期存在,但势单力薄,无法左右节度使坚持割据的态度,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淮西镇割据的实力。淮西镇建立初,镇兵在五万人左右,战果颇丰,保全了江、淮。李忠臣时期,少量的平卢军入主淮西,并没有多大影响淮西镇兵的民族成分。“三吴”时期,淮西镇兵四五万人,并且诸将领兵各自为战,是淮西长期割据的重要原因。李忠臣时期,朝廷对淮西镇控制减弱,导致了李希烈兵变。对此,代宗析淮西治所汴州予永平军,有所防范。建中初,德宗笼络李希烈,但没有满足他的扩张要求,又致其反叛。奉天之难后,德宗在对淮西姑息的同时也注意限制,为日后宪宗平定淮西奠定了基础。元和七年(812),宪宗抓住机遇,于元和十二年(817)终将淮西削平。建中初,河朔三镇、淄青镇拉拢淮西镇参与叛乱,实际是利用李希烈,但达成目的之后,又抛弃了李希烈,致使李希烈败亡。元和时期,成德、淄青与淮西镇三者唇亡齿寒,这在平淮西之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元和时期,淮西镇的灭亡,真正意义上迎来了中兴。淮西镇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淮西镇孤悬河南注定了灭亡的命运;二,淮西镇不强,不具备长期割据的实力;三,淮西镇内反割据势力长期存在;四,元和时期淮西与各割据藩镇之间的“犄角之援”被切断;五,宪宗削藩决心强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2013年11月13日,《中华书画家》专家座谈会在国务院参事室会议室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社长冯远,中国艺术研
一、版材总体发展水平rn1.发展重点rn目前,我国胶印版材市场的总体趋势是“PS版产量迅猛提高,铝版基配套供应不足,CTP版材新品种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胶印版材的发展
期刊
期刊
期刊
针对大型选煤厂的高数据通信量、可靠性及实时性等方面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PROFINET的控制网络,并阐述了PROFINET构建及诊断方法,实现了选煤厂大量生产数据的高速可靠传输
期刊
发现妻的性爱日记纯属偶然.去年“十一”,妻的单位组织旅游,儿子送到他奶奶家,就我一个人在家.看到妻的书桌下经常锁着的屉子,一下子产生了好奇,寻到钥匙打开一看,只是几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