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优化设计与可控构建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kl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三维打印技术(3DP)的快速发展,使得设计、制造具有复杂仿生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成为可能。本文将典型的三周期极小化曲面(TPMS)结构与梯度渐变结构变化、拓扑优化紧密结合,建立以力学性能优化为目标的多孔支架设计方法。同时,基于3DP技术实现了支架可控构建,并对支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多孔支架外轮廓和微观结构的构建。应用基于CT的逆向建模技术构建骨骼外轮廓模型;采用TPMS函数构建P、G、D三种典型的支架微观结构,并实现单模型函数渐变和多模型复合函数渐变。研究表明:三种典型规则结构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的值均与加载力成正比,与孔隙率成反比,其弹性模量范围为1.1-6GPa,满足弹性模量的要求。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D结构模型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具有最小的应力应变,结构稳定性较好。因此,将D结构模型与之前构建的外轮廓模型进行布尔运算,获得了TPMS股骨状支架模型,其最大等效应力23.452MPa、等效应变2.56×10-3mm/mm,弹性模量4.5GPa,孔隙率为60%,网状多孔结构符合自然骨结构特征和力学强度要求。(2)提出基于拓扑优化的多孔支架设计方法。将TPMS函数生成的多孔壳体,以轻量化设计和复杂壳体结构优化为目标,实现支架在最优强度、刚度和稳定度前提下,达到最大孔隙率。在满足股骨纵向压缩极限应力132.5MPa条件下,D结构壳体模型经过多次拓扑迭代,获得最小壁厚为9.2mm,孔隙率62%。实现轻量化、大孔隙率设计。(3)结合三维打印技术实现了多孔支架的可控制备与实验研究。论文采用光固化成型工艺(SLA)制备仿生支架,并采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其抗压强度。结果表明,三种典型TPMS结构呈现出不同的断裂特征,D结构的多孔支架具有最高的抗压强度,达到1 6±5.0MPa,其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规律相似。论文基于有限元分析与拓扑优化方法实现了多孔支架的优化设计,并通过SLA工艺可控构建了支架结构,实现了对支架设计的验证,其结果对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HZQ900型架桥机低位穿越净空仅8m的哈尔滨市四环路公路跨铁路桥的施工转场作业为例,分析该机穿越公路跨铁路桥的施工难点,并提出采用特制的驮运支架降低架桥
2006年2月24日下午,在刚进10000号话务间的走廊上,只见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一手拿着一束康乃馨,一手紧握着10000号负责人刘文的手,语气非常激动地说:“感谢中国电信的优质服务、感谢
蜂窝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网络中移动终端的新型业务的数量和种类呈爆炸式增长,导致了用户的长时数据需求量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人们对物联网时代快捷生活的追求促进了
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十九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针对性策略,以面对人口逐渐深度老龄化的现状。社会交往是衡量老年人生活健康的重要标尺,良好的交往活动可以吸引其参与户外活动,提升身体素质,可延缓各类精神及身体疾病,增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感。而城市社区公园作为城市居民家门口的“后花园”,具有离家近、易到达的特点,符合老年人日常出行的活动习惯,是老年人参与各类社会交往活动
在气流的带动下,高溜井放矿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溜井及相连的巷道中扩散,而后经回风井排放到地表,污染大气环境以及影响采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相似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高溜井内粉尘污染扩散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出高溜井放矿中矿石颗粒的受力情况,得出主要的尘化原因为矿石颗粒下落剪切压缩诱导产生的风流作用,以及综合尘化作用所引起粉尘颗粒的运动扩散,推导出高溜井中气流产生的基本
结合JQ900A型架桥机在合武铁路湖北段I标小解体过隧道及组装存在的难题,进行分类研究和技术攻关,成功地对架桥机进行改造升级,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难题,特别是设计的门形支架取
针对跨越城市高架桥而设计的自锚式拱桥的平面转体施工,就转动体系的构造及施工、转动力矩及牵引力的确定、拱肋支架的布置、拱肋施工节段的划分、拱上立柱的施工、拱上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