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强化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和各族群众共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承认、尊重各族自己特有的少数民族价值观,是“多元”和“一体”完整和完善的结合,是建设和谐民族关系的有力举措。因此,了解少数民族群体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变迁轨迹,弘扬各族群众先进的价值观,对实现民族和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已见到少量关于少数民族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但从心理学视角、针对少数民族群体的系统研究还十分少见,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多学科交叉和整合,鉴于当前研究存在的缺陷,在研究中加强研究对象的民众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研究内容的综合化是深化研究的必然出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少数民族价值观问题,既是我国价值观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又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现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必须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在研究对象上选取少数民族群众这个社会群体,按照“传统——现状——变迁”的思路,通过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梳理,总结少数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特征,基于文献、访谈、开放式调查的结果,探索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发展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少数民族价值观测量工具,系统考察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初步揭示少数民族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以傣族婚俗——“拴线礼”的变迁为个案,尝试讨论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变迁。整个研究包括四个部分,围绕少数民族价值观的传统、现状(结构和特点)、相关因素(少数民族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变迁,开展了多项研究:1.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三个层次(实物、心物、心理)出发,以哈尼族英雄神话传说的传统价值观内涵为分析个案,总结了少数民族传统价值观具有浓厚的宗教性、丰富的民俗性、系统的整体性、生动的具象性、开放的兼容性等特征;2.结合文献分析,本研究的“少数民族价值观”的操作性定义是:少数民族个体从自身需要出发,用于指导自我行为取向,在关于人生的目标、目标达成手段上的基本观点和信念的倾向性系统,即回答“个体追求什么?看重什么?如何达到目标?”等基本问题的观点和信念。根据文献、访谈和开放式调查结果,构建了本土化的少数民族价值观结构体系,并编制问卷,所编制的少数民族价值观问卷包括手段性价值观和目标性价值观两个因素,包含诚信交往、金钱权位、民族文化传承、事业成就、家庭、爱国奉献、精神快乐七个子维度,其信度和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3.以1262名少数民族群众被试为样本展开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现状研究。通过差异性比较,探讨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价值观在各个人口学统计变量上的特点;对个体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相关具体问题如择偶、择业、择友等进行初步调查,分别以族别和年龄为分类标准作了汇总统计,以实现一般特点和具体特点的结合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价值观总体是一种积极评价,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居住环境、汉区生活年限、族别以及年龄层次各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一定群体差异;4.初步分析少数民族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考察两者的路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群众的主观幸福感属于中上程度,总体上感到比较幸福。少数民族群众的少数民族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模型拟合指数理想,少数民族价值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主观幸福感作出预测;5.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傣族婚俗——“拴线礼”为个案,通过婚俗的变迁来透视和凸显价值观的变迁。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价值观在存优择良民族文化变迁的基调下,传统价值观的先进部分得到保持和弘扬。其变迁的趋势是:趋同性与多元化并存、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嬗变、传统与现代的互动结合;6.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观点。综合来看,本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1.在研究对象上,以18岁—60岁的少数民族群众为主体,拓展了已有价值观研究的对象范围;2.在研究内容上,基于理论分析,建构本土化的少数民族价值观结构体系,进而编制了国内首个具有较好信效度指标的少数民族价值观问卷,并以此为基础详细探讨少数民族群众个人背景变量对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影响,揭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群众价值观的现状特点;3.在研究取向上,基于学科交叉和整合的取向,围绕“传统——现状——变迁”的逻辑,阐述和分析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充分体现了研究的整合性;4.在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访谈、文献等方法,即采用理论与实证的交叉验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少数民族价值观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综合化;5.在研究结果上,立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系统的三个层面,结合对哈尼族英雄传说的价值观内涵阐述,分析少数民族价值观的传统特点;以心理学视角切入,分析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并初步揭示少数民族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傣族婚俗——“拴线礼”为个案的实地调查,透视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变迁。
其他文献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治理技术。其中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包
<正>自1945年第一个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合成并应用于临床以来,不断有新的抗组胺药物上市,至今已有数十种。它也是皮肤科应用最多和最广泛的药物。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
辽东半岛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优势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能够促进辽东半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将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产业演进理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的耐热性、耐磨性等突出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被用于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由于结构的各向异性及非均质性,其加工后表面存在多种缺陷,微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而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顺利进行交流。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手段,口译实际上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
“释意”理论1为巴黎学派2提出的口译理论(Seleskovitch 1976),影响深远,其中,Deverbalization3为一重要概念。该理论认为,口译活动包含两个过程:其一为代码转换(transcoding
我国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始于1995年。网络媒体具有信息综合性强、互动性强、开放性强、受众范围广以及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网络媒体对于积极地传播中国的发展,树立中国
人类对价值观的研究由来已久,中外心理学家对它的定义不尽相同。我们认为,价值观就是存在于主体认知体系中的对客体价值的一种选择倾向或信念。价值观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意识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和美好明天的重要任务。在这一特定时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
随着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作用讨论日益激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比较也随之而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法,有的人认为前者较之后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