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的成长主题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li2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2014)为研究对象,探讨华裔女孩莉迪亚的特殊成长过程。作为中美混血女孩,莉迪亚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的认同和建构是其成长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部分来呈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品,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成长小说的定义和发展,经典成长小说与华裔成长小说的异同以及《无声告白》与成长小说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无声告白》具备成长小说的主要特征,可以被定义为成长小说,但是其成长主题又具有独特性。第二章从成长引路人和成长伙伴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的成长主题。成长引路人包含两类,积极引路人和消极引路人。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和母亲玛丽琳是其成长过程中消极引路人。积极引路人是莉迪亚的邻居和校友,杰克。年龄相仿的杰克在莉迪亚绝望的时候给予其心理安慰和鼓励。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一直陪伴在莉迪亚的左右,对于莉迪亚主体身份意识的觉醒起着重要作用。第三章从女主人公莉迪亚成长过程中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建构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的成长主题。莉迪亚混血的身份使其一直深陷成长的困境。莉迪亚对身份表演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思考,认识到族裔身份是流动的,并且在生命的关键时刻找寻到自己的主体身份,意识到自己是具有华人血统的美国人,东西方文化并不是矛盾的。另外女性应该为自己发声,这也是《无声告白》这部作品中的成长主题独特性所在。第四章从成长顿悟、开放性结局以及情节模式来分析小说的成长主题。莉迪亚以生命作为成长的代价实现了身份顿悟,她的不幸身亡也让这个跨族裔混血家庭对于家庭关系和身份认同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也体现这部作品成长主题的独特性。此外,开放性结局给予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莉迪亚实现了成长,并且蜕变成具有独立女性意识的华裔美国人。通过对《无声告白》中的成长主题的研究,可以看到作者伍绮诗对中美混血女孩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艰难地探寻文化身份和性别身份的理解。同时,引起人们对于当代华裔青少年成长问题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其他文献
锅炉系统安装后的锅炉启动调试是为系统将来的试生产和运行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环节。通过调试可以检验锅炉及辅机等设备的运行特性,以便发现存在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目前的估值方法有很多。对于传统企业,主要的估值方法有成本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法;对于初创企业,还可以运用实物期权法和风险资产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种新型公司——这些公司更加注重用户的积累和用户粘性的增加,以便长期向这些用户销售产品和服务,而本文将之定义为用户驱动型公司。由于用户基础估值模型和梅特卡夫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用户驱动型公司“用户为王”的本质,所以本文使用这两种模型,分别从
乳腺癌是发达国家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乳腺癌的发病率在西欧与北美最高,在非洲和亚洲最低。得益于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对于谙熟购物之道的女人来说,无论她们走在哪里,都能敏锐地“嗅出”商品打折的气息,并如猛虎般;降捕获猎物,随后深深陶醉于战利品带来的喜悦之中,在忘了周围的景致。
WTO对于任何国家实际上都是利大于弊。但是加入WTO的利与弊是一个动态观念,即只有采取有效的战略才能使利大于弊,获得较大的利益享受,因此我们只能采取积极的战略主动去迎战WTO,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及其预后的的影响。方法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NSE水平动态变化;并进行美国
大棚西瓜一种两收是指在第1茬西瓜适时采收后,将老蔓剪除,使其再生,并获得再生瓜的种植技术,平均每667m2收入4000~5000元。再生瓜适时采收后,再播种第2茬,做到两种三收。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