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及城市化对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却研究的不多。地下水是合肥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肥的土地利用有着制约作用。本文以合肥市为靶区,根据已有的合肥地区地下水资料及数据,对合肥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土地资料图像、历史水文资料的收集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实地考察,以及水质状况的监测和分析,对合肥土地利用与地下水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运用污染因子分析,并利用SPSS、GIS等相关软件对该地区的污染物质的来源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合肥市研究区土地类型可分为农用地(耕地和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类;数字化结果显示农用地面积最大,为1411.9 km2,其它依次是建设用地474.4 km2,水域307.8 km2,林地103.6 km2,草地18.6 km2和未利用地5.3 km2。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化学类型不同。农用地的主要水化学类型:Ca-Cl、Na-Cl、Ca-HCO3、Na-HCO3、Ca-SO4、Na-SO4、Mg-HCO3;建设用地的水化学类型为:Ca-Cl、Na-Cl、Ca-HCO3、Na—HCO3、Ca—SO4;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水化学类型为Ca-HCO3、Na—HCO3。
3)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NO3--N含量分布影响较大。NO3--N浓度最大值为190.81 mg/L,位于农用地中,农用地中NO3--N平均值为11.94mg/L。按其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和草地。
4)利用SPSS软件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样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且选取pH、Ca2+、Mg2+、Na+、K+、HCO3-、Cl-、F-、SO42-、NO3--N、PO43-、TDS、Fe、Mn共14项指标作为分析的变量,从而揭示水化学特征成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都得到四个因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人类作用和自然作用的影响。农用地地下水体现了人类作用影响的贡献率为53%、自然作用的贡献率为21%。建设用地下水体现人为污染影响的贡献率为46%、自然作用的贡献率为23%。林地地下水的人类作用导致的贡献率为57%、自然作用的贡献率为20%。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应的地下水成因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