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当代艺术的研究中,一直忽略了声音艺术的存在和经验,不少人或艺术实践者只是认为在影像,行为,装置中加入、添加一点声音是一种“时髦”。当然这也不能责怪我国对声音艺术的认识和研究欠缺,而是“声音”在物理学,声学角度的特殊性,由于声音传播的空气媒介依赖性,我们对声音艺术的理解和定义无法像任何其他视觉艺术那么容易的去定位和把握,声音艺术确实是当代艺术形态中最难以定义的艺种之一,因此几乎各类艺术形式都极有可能同时出现声音,但什么样的艺术形态中才是真正的声音艺术形态呢,反之什么作品又不算声音艺术呢,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对声音艺术本身的研究还有大量的空白和空间。因此回到字面,语言上来理解,就不难发现在客观事实这一点上我国为什么缺乏对声音艺术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了。英语中的声音艺术---sound art一词在1960年代末期开始使用,在80到90年代开始流行,在英文中“Sound”自动包含了“乐音”与噪音”(noise)的双重意涵:乐音或music,意指的传统音乐的所定义的和谐音乐,而噪音,则为生活中非音乐欣赏的时空场域。声音艺术一词在英语中可以跨越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的范畴,尽管在德语,法语中(Klang Kunst、Art Sonore),对声音艺术都以各自的语境作为诠释,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创作环境和历史都形成了对声音艺术截然不同的诠释,但本人相信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和艺术环境下,我们对“声音艺术”也可以产生另一种全新的,有别于西方的研究和诠释,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声音艺术的研究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