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排Busbar在电子电力领域被广泛使用,近年来人们对铜排Busbar连接的扩容需求在不断加大,随着负载的增加,载流量的不断提升,对Busbar接触性能的要求日渐提升。一方面,接触表面机械性能是直接影响接触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当较大电流通过时,电连接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搭接区域温升和电蚀,而搭接区域温升是影响Busbar连接载容量和连接可靠性的关键。因此,针对铜排Busbar电连接进行接触性能综合评估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结合华为连接器技术咨询及Busbar电接触技术咨询项目展开研究(项目合同编号 YB2013120080)。铜排Busbar连接,应保证连接处具有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接触性能的变化,因而,对铜排Busbar连接接触性能的评估主要转化为对接触电阻影响因素的分析及评估。第一,机械结构为Busbar连接提供可靠的接触条件,力学参数、几何参数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接触面积、连接形式等结果的改变;第二,接触电阻的变化会影响连接表面区域温升的改变,为不影响连接可靠性,须将连接区域表面温升控制在材料允许范围内;第三,Busbar连接接触区域表面粗糙度、粉尘等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接触电阻的不同。因此,本文主要从机械结构、表面温升以及接触电阻三方面,对铜排Busbar连接进行各影响参数的分析研究以及综合评估。本文建立基本铜排Busbar数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得出影响铜排Busbar电连接接触性能的主要因子,得出影响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并分别利用ANSYS Workbench结构模块,热电分析模块对铜排Busbar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利用仿真结果修订理论分析模型,细化选参区间,最后,结合实验数据研究,进一步验证理论、仿真分析结果,最终得到影响Busbar接触性能主要因子的变化趋势、选择区间以及数学关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说明:参照铜排Busbar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给出的参数选取范围,当考虑多重因素叠加作用时,应适度缩小选取区间,以便更好的保证接触性能的可靠性。同时,依照国家现有设计标准,进一步分析得到更多影响参数的设计原则、选取范围,细化设计指标。本论文的综合研究结果,为铜排Busbar电连接的结构设计和热设计提供相应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