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u(100)超薄膜磁结构的DFT计算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磁性薄膜制备技术的迅速发展,超薄膜磁学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对1~10 AL Fe/Cu(100)体系形成了一些共识,但还存在着许多课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从头计算的软件包VASP,对1~7 AL Fe/Cu(100)体系几何结构和共线/非共线磁结构进行了计算。通过1~7 AL Fe/Cu(100)超原胞的几何优化和非共线磁结构的总能计算,结果表明: 1~2AL Fe/Cu(100)没有明显的磁化取向; 3AL Fe/Cu(100
其他文献
能源供应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世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大问题,而光催化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方法之一。近年来,铌酸钾已被开发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剂,而二维材料的复合已证实为一种有效的增强光催化能力的手段。因此,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铌酸钾与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复合界面的光催化性质,对已有的实验成果进行解释,并设计全新的高效光催化剂。更重要的是,探索增强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二维材料在增强
宽带可调谐多波长纠缠对于量子信息在量子网络、原子存储以及量子界面等方面的进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的高度纠缠的光子对都是通过参量下转换的方法来实现。由于参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自2004年成功分离以来,它成为继富勒烯、碳纳米管等碳基材料之后的明星材料,在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学领域获得广泛关注,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及广
单晶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它的带隙宽度Eg=1.1eV,作为发光器件材料在光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90年,英国科学家Canham首次观察到室温下多孔硅强的可见光光致发光,并
近年来,随着神经元网络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神经元网络是复杂网络,实验给出了在一定初始培养密度下突触数目的饱和时间,同时也有理论表明形成突触的神经元之间的距离
金刚石是一种集多种优良性能于一体的功能材料,它具有极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表面化学修饰和功能化可以为金刚石表面引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