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依托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岸坡安全生命周期诊断评价与防护新技术示范”,以三峡库区沙镇溪镇内的库岸段木鱼包滑坡为典型案例,综合采用地质资料和监测资料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典型滑坡的成因机理、变形特征及演化规律、岩土体力学参数时效性劣化模型、岸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岸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岸坡安全生命周期诊断评价系统和诊断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剖析了木鱼包滑坡的重力背斜形成机理,根据滑坡的演化规律,预测木鱼包滑坡将逐渐演化成顺向堆积体滑坡;结合库水位循环升降不同时段的特点,分阶段分析了各监测点的水平向月平均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比较了各监测点在不同时段的排序情况,进而系统的研究了岸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滑坡变形特征,提出了以横裂缝和纵裂缝的发育状况作为边坡变形破坏识别的工作方法。(2)分别分析了库水位升降对消落带岩土体的干湿效应、高温季节裸露岩体受高温-降雨反复作用、昼夜交替作用下的热湿效应,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根据已有资料,采用数据统计手段,统计了 2006年-2012年期间,库水位升降作用频率为1次/年、夏季昼夜交替作用循环频率为40次/年,高温与降雨循环作用年发生频率为11次/年,以此为基础,分析建立了岩石抗剪强度参数随时间的劣化模型。(3)引用邓华锋教授的室内土石混合体试验成果,建立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参数劣化量与含水率的对应关系,以及考虑水压作用下的岩石干-湿循环模拟试验成果,建立了水-岩耦合作用下,岩石抗剪强度参数的劣化模型,通过反分析法,建立了岩石抗剪强度参数劣化模型与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劣化模型的关系,并应用于岸坡稳定性分析中。(4)开展了在高温作用下泡水和吸水两种热湿环境下的砂岩直剪试验,统计了两种热-湿循环条件下,岩石质量和吸水率的变化规律和裂隙发育规律,建立了岩石抗剪强度参数随两种热-湿条件循环作用次数的劣化规律,并提出等分法和等效法两种方法,将岩石劣化规律应用于实际岩体工程中,另外,重点分析了岩体强度受风化作用的深度效应和时间效应,为本试验成果合理应用于工程提供依据。(5)根据库水位升降、降雨作用下,岩体渗流场的变化,对坡体受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建立了各区域岩体抗剪强度参数随时间的劣化等效模型;,开展了不同工况下,木鱼包滑坡在自然状态下和运行状态下的瞬态稳定性诊断,建立了相应稳定性预测模型。(6)根据水-岩作用下,木鱼包滑坡不同影响区域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以及潜在滑移模式的变化,将蓄水以后的木鱼包滑坡安全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水-岩作用区域(后文称为研究区域)岩土体材料抗剪强度参数综合劣化比例为0~40%、40%~70%、70%~80%及80%至边坡安全生命周期终结,通过各阶段潜在的破坏模式分析可以看出,滑坡复活时间取决于阻滑段阻滑功能的消弱程度;提出基于经典理论公式推导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木鱼包滑坡安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节点,开展影响滑坡稳定的粘聚力,内摩擦角,重度,滑裂面坡角及孔隙水压力等内在诊断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不同阶段各内在诊断因素的敏感度值;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阶段节点时,外在诊断因素的敏感度值。(7)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诊断因素的劣化规律,建立了具有时效性因素的岸坡安全生命周期诊断系统,选取合理评价因素后,按一定属性进行归类,通过敏感度值量化各因素权重,对木鱼包滑坡在不同阶段节点,进行安全生命周期综合稳定性诊断,形成较为完整的岸坡安全生命周期诊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