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跨文化传播概念的提出——以韩国著名传教士李东辉为个案的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来看,宗教文化的传播似乎是人类最原始、最广泛、最具效果的传播活动。基督教发源于西方,是西方文明的先锋文化核心之一。19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在亚洲地区得到显著的发展。中国、韩国两个国家地理位置毗邻,韩国文化与中国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渊源。但是,对比基督教文化在中、韩两国的传播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韩国迅猛发展,据统计,2005年,韩国新教教徒人数8,616,000人,2004年,在册韩籍传教士12000余名,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作为基督教传播核心因素的韩国基督教传教士,其非原生性的传播体验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西方传教士。韩国基督教传教士固有的、内化的文化核心是东方的,在接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后,又向其他异文化群体传播基督教。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这一传播过程是两度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假设。  为研究这一跨文化传播现象,本文采用个案研究与理论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了韩国历史上著名基督教传教士李东辉为个案研究对象。李东辉不仅在韩国宗教界影响颇高,他还担任过韩国临时政府总理,一生先后参加了韩国的民族独立运动、思想启蒙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于1995年被韩国政府追认为“复国元勋”。李东辉在思想方面先后受朝鲜封建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以及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影响,是三方文化的集成者,其文化身份之多元,是典型的跨文化人。  本文以跨文化传播学理论为依托,以跨文化传播学视角将这一历史人物的两度跨文化传播经历进行学理上的解析和重组。根据时间的具象维度和文化的抽象维度,将李东辉从本土文化转向信仰基督教和开始向本土民众乃至其他文化群体传播基督教分别划分为第一度跨文化传播和第二度跨文化传播。并依据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和角色理论中的相关理论,来阐释李东辉两度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身份瓦解和文化角色获得。最后,将两度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整体性过程,以Young Yun kim的跨文化适应理论分析了李东辉的两度跨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心理变化模式——“文化濡化”、“文化涵化”、“去文化化”、“文化同化”、“二次文化涵化”、“二次去文化化”,和“二次文化同化”。此外,本文以霍米·巴巴的“混杂性”身份理论做结,分析了李东辉在“第三空间”构建的自身独特的“混杂性”文化身份,是为两度跨文化传播中传播者的文化身份特征,尝试为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某种建设性的思考。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阅读偏好与思维模式,它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个时代的传播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图景带来的巨大改造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基于“女性与传播”的研究背景,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研究,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改革开放至今《河北日报》头版中的女性新闻图片报道做一个梳理,分析不同时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聚酯产品的回收利用工作.当时,一些非织造布生产企业从聚酯生产企业取得废料后,采用熔喷法直接生产窗帘、鞋套、揩布以及一些即用即弃的非织
互联网时代产生新的思考模式和生产方式,这些都不断冲击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在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012年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在
地下室墙壁的竖向干缩裂缝和沿裂缝的渗漏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关键是要及早处理,切勿长期露天暴晒.
随着聚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消耗量突飞猛进.2003年以来,全球聚酯产能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扩张,2005年产能已达到约5 470万t,2005年产量为4 100万t,据PCI的预测,到2008年,
村落研究是我国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此著述颇多。“媒介与村落”是其中的一个研究视角,它综合了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2013年是汶川大地震发生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民意表达的新渠道和新平台;与此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大力冲击,使得报纸在以往的运营模式之外也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