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叔鸾是晚清民初风云一时的剧评家和戏剧家,在民初文化界特别是戏剧界享有盛誉。因政治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他在戏剧界的地位被忽略。但是,无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旧剧还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新兴的新剧,冯氏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冯氏本身就是一个旧剧大家,除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鼓吹旧剧,他还在将旧剧与新剧进行对比时进一步认识到旧剧的价值,主张旧剧不可废除,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改良,从而为旧剧的保存和发展找到了一条道路,为现在京剧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冯氏还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参与新剧的众多实践活动,他编写新剧剧本,参与众多新剧团体并演出新剧,还以其旧戏专家的身份介绍和推广新剧,为新剧在中国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大量相关资料阅读的基础上,对冯氏的戏剧活动和多重戏剧身份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其数量众多的戏剧评论文章,从而考察西方文化涌入的时代背景之下其对于戏剧的复杂态度、其剧评的特点及域外文化因素在其剧评中的反映。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现有研究状况及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的创新性。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对冯叔鸾这个人物的文化身份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勾勒,着重表明他以其多重身份广泛参与了当时新剧和旧剧的众多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的第二章具体分析冯氏在双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进行剧评的复杂态度和他剧评的特点。重点分析他在戏剧改良运动中对旧剧的守护态度以及他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关于旧剧存废和新剧发展的论争,强调他对于旧剧的守护不是僵化的固守,且其对旧剧的守护又是与对新剧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并存的。接着分析他在新、旧两种文化的影响之下进行戏剧评论所表现的剧评特点。首先,其剧评文章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民初戏剧的纷繁景象,具有珍贵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其次,他的剧评文章中还表现了对于新剧和旧剧脚本问题的特别关注。最后,他的剧评文章还呈现出很明显的新剧、旧剧的比较视野。本文的第三章主要分析冯氏处于西方文化涌入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和西方两个文化体系都对其戏剧观念和戏剧理论产生影响,因而他的戏剧评论具有相应的时代特点。笔者梳理了冯氏的戏剧评论文章中所体现的域外影响,其剧评中的域外因素体现了他主动向西方学习的态度,这不仅是戏剧现代化的有益尝试,更是冯氏身处彼时彼地尝试中外戏剧交流的实证。另外,其剧评文章中对于西方戏剧史、西方戏剧家和西方戏院相关情况的介绍不仅具有时代眼光,还有一个中国戏剧发展的大背景作为参照,其间也有与中国戏剧相比较的自觉意识,这些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结语部分简要总结全文。附录部分对冯氏的相关补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别为附录一:冯氏生卒年考证,附录二:冯叔鸾剧评目录,附录三:冯叔鸾小说目录,附录四:冯叔鸾翻译作品目录,附录五:冯叔鸾其他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