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就业是透视一个社会中女性的经济权利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视角。女性就业是女性获得并保有财产权利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先决条件,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女性就业问题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多门学科,只有从多视角进行分析,才能反映出女性就业的全貌。本文选取女性就业的产业行业结构、角色期待、性别歧视和就业政策作为研究视角,从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政策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建国以来中国现代女性就业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根据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及其对女性就业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纵向上按时间顺序划分了女性就业的四个阶段:变革期、过渡期、调整期和重组期。结合相关的劳动统计数据,梳理了每个阶段女性就业的基本状况、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女性就业遇到的性别歧视和该时期政府针对女性就业的相关政策。通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女性就业的历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变化与女性就业质量。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女性就业的行业职业结构也不断提升,女性就业正在向知识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发展。但与男性相比,职业层次、工资收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角色冲突与女性就业困境。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化印象,女性首先被赋予养育子女、照顾家庭的社会角色,其次才是工作角色。由此产生职业女性家庭与工作的角色冲突,难以两全齐美。要想取得职业发展,女性往往需比男性付出更大的努力。三是性别歧视与女性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或者由于个人“偏好”,在就业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能造成对女性的歧视,包括招聘录用中的提高标准、培训晋升中减少机会等。四是就业政策与女性就业保障。就业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条件下管理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推进女性就业平等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很重视女性就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与政策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缺少相应的就业歧视诉讼制度和专门的就业平等机构。在分析了影响我国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后,本文选取英国、日本、加拿大和印度几个典型国家,总结了他们在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经验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四个国家各具特点的男女平权工作对中国女性就业问题在立法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提供了不同侧面的借鉴。最后,本文提出促进我国女性就业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加强法律可操作性;将性别平等作为公共决策主流,推动女性就业;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女性就业,增加女性就业资本;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总之,女性就业问题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多元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能缺位,司法不能缺席,男权不能缺德,女权不能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