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文化市场上,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人们不得不关注的文化现象,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各国对动画产业不断加大重视力度,拍新片,拍好片实为国内外动画市场最基本的需求。然而,由于各国各自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同一历史中产生的故事也有不同的演绎方式,使我们不仅可以从文本比较中发现各国艺术的差异,也可以触摸到中西文化交流,沟通,对话中某些问题的实质存在,并以之观照大众文化发展脉络中出现的新趋势,总结中国动画片的得失。
我们以20世纪末的两部中美动画片为例,分别是199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迪士尼佛罗里达动画工厂出品的《花木兰》与199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宝莲灯》。
一、美国人眼中的“花木兰”。
动画片花木兰是一部由美国人在自己的理解下制作而成的一部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选题比较独特,内容兼有美国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古老中国的传统风格。给了我们广大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感受。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影片中的一对活宝--木须龙和蟋蟀,两个原本毫无拉拢的个体出现在了剧中,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他们极尽搞笑之能事,木须龙活跃万分,蟋蟀则低调行事,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则闹出了很多笑料。这条龙虚荣心强,爱面子,具有人性一面,此外,这龙还有疯的特点,让人极为喜爱,活脱就是活宝一个。在雪山跟匈奴一战的时候,这头龙还在雪崩的时候拿个铠甲冲浪,令人发笑不已。 而对于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她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国。
由迪斯尼制作的动画影片《花木兰》别出心裁,给了我们不一样视觉感受。影片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改编,但没有改变具体的史实。影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影片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看起来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非常轻松。这样的风格是极受观众喜爱的。
二、中国人眼中的“沉香”。
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商业动画长片《宝莲灯》。
《宝莲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触犯了“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在天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从土地爷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立即带着母亲的宝莲灯逃回人间。在孙悟空的指点下,沉香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终于达到了“灯人合一”的境界,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母亲。
关于影片可以引用一组数据来进行说明“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1200万,历时四年后才露面。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0000幅动画画面、2000余幅背景,镜头2000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片制作方式,尤其在音乐制作一项上,更是破天荒打出了令人惊喜万分的“全明星战术”。为了让精美的电影画面得到最佳的声音诠释,美影厂决定邀请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担任片中三首主题歌及插曲的代言人。”
三、《花木兰》与《宝莲灯》的表现形式比较分析。
1、动画的民族性
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的艺术,总是要打上自己民族的文化烙印,每个艺术家总要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个性特点。具有民族特性的作品《宝莲灯》,歌颂了人类最高尚的母子之爱,充分体现了中华古老的民族精神。
美国因其历史短暂,本土原创题材少,曾借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制作了动画片《花木兰》。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充分展开想象能力,借用中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形象,演绎出具有美国式传统独立、好强、叛逆精神的人物内核,将现代理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重新塑造出一个善良、勇敢、独立的美国式花木兰形象,大受欢迎。
纵观中国动画发展历程,辉煌的主要原因是对民族特性的挖掘和表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使中国动画寻找到了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系统,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的风格。美国的历史短暂,不过几百年,但动画却具有特定的民族化语言,形成了美利坚民族乐观进取的个性:对自己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美国人勇猛、坚强的冒险精神和代表权利、意志的父亲精神使他们相信: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大有作为。
2、故事取材和情节
《宝莲灯》取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剧情跌宕起伏,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人物有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王母娘娘、仙女、天上的各路神仙、地上的土地神等,使得整部片子故事情节紧凑、有看头,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其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具有较浓郁的中国色彩,是动画取材永不枯竭的源泉。这些神话故事和传统故事改编成的动画更能深入人心,打动观众。 而改编选自中国诗词题材的《花木兰》为我们重新塑造了一个勇敢、善良、自立的新时代花木兰形象,情节上具有中西结合的味道。
相比中国,美国历史短暂,题材较少,所以美国动画片创作视野开阔,选材无地域之分,《花木兰》情节曲折,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还有许多成功的改编作品,像《圣诞之夜惊魂》选自西方文化中耳熟能详的节日文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带有恐怖片色彩的童话故事;根据《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故事改编的《埃及王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在将严肃、神圣的题材作为创作蓝本的选材思路方面都达到了一种让人刮目相看的境地;改编自法国古老神话的《美女与野兽》等影片均获得了成功。但是相比改编中国诗词题材的《花木兰》,《宝莲灯》的节奏较为缓慢,情节简单,对沉香的描写缺乏性格的内在依据和行为的发展过程。
3、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宝莲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受绘画和戏曲的影响,使得故事结构由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完整饱满,比如人物(沉香、二郎神等)的脸谱化处理,明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从沉香与二郎神的打斗场面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对动画片人物设计的深刻影响,还有与动作节奏一致的、铿锵有力的锣鼓点等戏曲音乐,都体现了中国动画艺术的戏曲化风格。
《花木兰》的人物造型线条简单而具有神韵,充分体现了美国二维动画的线条流畅、细腻。流畅的动作与画面、人物的语言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活灵活现地把花木兰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这说明美国动画片的动感较强,人物的运动、画面变换的流畅性和丰富性明显。《花木兰》中多次出现大型场景,如万民叩拜的画面,是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的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得益于20世纪末科技的发展,体现了美国高科技的深厚功力。
我国动画的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有剪纸、水墨、木偶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与世界的接轨,除了继承传统外,还要学习外来先进经验。
四、中国动画的展望
通过对《宝莲灯》和《花木兰》从动画片的民族性、故事取材和情节、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看中美两国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个不同的民族在动画的认识上是不一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过去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落后了,我们的动画长期以来处于要民族风格还是要与全球“接轨”的两难境地。
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大量地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科学与艺术充分结合,并运用在当今的影视动画中,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和素材,从而提升了动画片的品质,使动画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利。美国动画片除了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还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我们应借鉴其在表现手法、数字化艺术等方面的创新,来服务于国产动画。
此外,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都很强,但相对西方国家来说市场意识薄弱,还没有真正走出一条商业、产业发展的道路,面对来自外国动漫产业强势的冲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产动画的发展,颁发了一系列文件,目的是从体制、政策、市场管理上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
虽然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曾经有过光辉的一页,但是相比美国的动画艺术我们还比较落后。不论是在题材上还是技术表现手法上,我国动画都应该挖掘自己的本土特色,不断与美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看齐。随着对动画的关注意识增强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动画产业被列入新的产业,国家、政府大力扶持,并给予政策扶持,我们相信中国动画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我们以20世纪末的两部中美动画片为例,分别是199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迪士尼佛罗里达动画工厂出品的《花木兰》与199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宝莲灯》。
一、美国人眼中的“花木兰”。
动画片花木兰是一部由美国人在自己的理解下制作而成的一部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选题比较独特,内容兼有美国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古老中国的传统风格。给了我们广大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感受。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影片中的一对活宝--木须龙和蟋蟀,两个原本毫无拉拢的个体出现在了剧中,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他们极尽搞笑之能事,木须龙活跃万分,蟋蟀则低调行事,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则闹出了很多笑料。这条龙虚荣心强,爱面子,具有人性一面,此外,这龙还有疯的特点,让人极为喜爱,活脱就是活宝一个。在雪山跟匈奴一战的时候,这头龙还在雪崩的时候拿个铠甲冲浪,令人发笑不已。 而对于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她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国。
由迪斯尼制作的动画影片《花木兰》别出心裁,给了我们不一样视觉感受。影片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改编,但没有改变具体的史实。影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影片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看起来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非常轻松。这样的风格是极受观众喜爱的。
二、中国人眼中的“沉香”。
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商业动画长片《宝莲灯》。
《宝莲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触犯了“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在天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从土地爷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立即带着母亲的宝莲灯逃回人间。在孙悟空的指点下,沉香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终于达到了“灯人合一”的境界,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母亲。
关于影片可以引用一组数据来进行说明“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1200万,历时四年后才露面。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0000幅动画画面、2000余幅背景,镜头2000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片制作方式,尤其在音乐制作一项上,更是破天荒打出了令人惊喜万分的“全明星战术”。为了让精美的电影画面得到最佳的声音诠释,美影厂决定邀请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担任片中三首主题歌及插曲的代言人。”
三、《花木兰》与《宝莲灯》的表现形式比较分析。
1、动画的民族性
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的艺术,总是要打上自己民族的文化烙印,每个艺术家总要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个性特点。具有民族特性的作品《宝莲灯》,歌颂了人类最高尚的母子之爱,充分体现了中华古老的民族精神。
美国因其历史短暂,本土原创题材少,曾借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制作了动画片《花木兰》。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充分展开想象能力,借用中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形象,演绎出具有美国式传统独立、好强、叛逆精神的人物内核,将现代理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重新塑造出一个善良、勇敢、独立的美国式花木兰形象,大受欢迎。
纵观中国动画发展历程,辉煌的主要原因是对民族特性的挖掘和表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使中国动画寻找到了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系统,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的风格。美国的历史短暂,不过几百年,但动画却具有特定的民族化语言,形成了美利坚民族乐观进取的个性:对自己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美国人勇猛、坚强的冒险精神和代表权利、意志的父亲精神使他们相信: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大有作为。
2、故事取材和情节
《宝莲灯》取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剧情跌宕起伏,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人物有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王母娘娘、仙女、天上的各路神仙、地上的土地神等,使得整部片子故事情节紧凑、有看头,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其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具有较浓郁的中国色彩,是动画取材永不枯竭的源泉。这些神话故事和传统故事改编成的动画更能深入人心,打动观众。 而改编选自中国诗词题材的《花木兰》为我们重新塑造了一个勇敢、善良、自立的新时代花木兰形象,情节上具有中西结合的味道。
相比中国,美国历史短暂,题材较少,所以美国动画片创作视野开阔,选材无地域之分,《花木兰》情节曲折,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还有许多成功的改编作品,像《圣诞之夜惊魂》选自西方文化中耳熟能详的节日文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带有恐怖片色彩的童话故事;根据《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故事改编的《埃及王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在将严肃、神圣的题材作为创作蓝本的选材思路方面都达到了一种让人刮目相看的境地;改编自法国古老神话的《美女与野兽》等影片均获得了成功。但是相比改编中国诗词题材的《花木兰》,《宝莲灯》的节奏较为缓慢,情节简单,对沉香的描写缺乏性格的内在依据和行为的发展过程。
3、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宝莲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受绘画和戏曲的影响,使得故事结构由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完整饱满,比如人物(沉香、二郎神等)的脸谱化处理,明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从沉香与二郎神的打斗场面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对动画片人物设计的深刻影响,还有与动作节奏一致的、铿锵有力的锣鼓点等戏曲音乐,都体现了中国动画艺术的戏曲化风格。
《花木兰》的人物造型线条简单而具有神韵,充分体现了美国二维动画的线条流畅、细腻。流畅的动作与画面、人物的语言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活灵活现地把花木兰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这说明美国动画片的动感较强,人物的运动、画面变换的流畅性和丰富性明显。《花木兰》中多次出现大型场景,如万民叩拜的画面,是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的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得益于20世纪末科技的发展,体现了美国高科技的深厚功力。
我国动画的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有剪纸、水墨、木偶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与世界的接轨,除了继承传统外,还要学习外来先进经验。
四、中国动画的展望
通过对《宝莲灯》和《花木兰》从动画片的民族性、故事取材和情节、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看中美两国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个不同的民族在动画的认识上是不一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过去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落后了,我们的动画长期以来处于要民族风格还是要与全球“接轨”的两难境地。
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大量地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科学与艺术充分结合,并运用在当今的影视动画中,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和素材,从而提升了动画片的品质,使动画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利。美国动画片除了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还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我们应借鉴其在表现手法、数字化艺术等方面的创新,来服务于国产动画。
此外,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都很强,但相对西方国家来说市场意识薄弱,还没有真正走出一条商业、产业发展的道路,面对来自外国动漫产业强势的冲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产动画的发展,颁发了一系列文件,目的是从体制、政策、市场管理上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
虽然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曾经有过光辉的一页,但是相比美国的动画艺术我们还比较落后。不论是在题材上还是技术表现手法上,我国动画都应该挖掘自己的本土特色,不断与美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看齐。随着对动画的关注意识增强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动画产业被列入新的产业,国家、政府大力扶持,并给予政策扶持,我们相信中国动画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