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相对于西方来说起步较晚,历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的再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其中增发新股包括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两种方式。2006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再融资方式是公开增发和配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2006年5月8日我国证监会颁布实施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自此,定向增发新股开始活跃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定向增发新股方式的法律基础。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筹资金额合计为3853.47亿元,其中有231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新股,筹集资金约为3627.73亿元,占股权再融资总量的94.1%,由此可见,定向增发新股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再融资渠道时表现出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与西方发达证券市场的融资优序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上市公司如此倾向于定向增发,那么定向增发后其财务业绩是否改善?哪些因素影响了财务业绩的变化?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都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研究定向增发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回顾,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股价的短期公告效应、折价发行、业绩变化等方面,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向增发的发行动因分析、二级市场股价的短期公告效应、折价发行等方面,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小结。第三部分,对定向增发新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定向增发的特征。定向增发的发行程序简单、成本低等优势会对上市公司选择再融资渠道产生影响,并对倾向于选择增发方式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了描述。第四部分,选择了2008年实施定向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描述性计量和多元线性回归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前一年、定向增发当年、定向增发后一至三年的财务业绩变化情况,以发现影响财务业绩变化的一些因素及其相关程度。首先对财务业绩、影响财务业绩变化的五个因素(股权集中度、认购对象、认购方式、筹资相对规模及资金投向变更等)进行描述性计量,然后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三年财务业绩下滑,公司股权集中度和认购对象对财务业绩有积极的影响,而认购方式、增发相对规模和变更资金投向对财务业绩有消极的影响。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建议建立股权制衡机制,提高公司经营效率;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通过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资产评估制度建设,保证注入资产的质量;加强监管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的投向等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