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乌源1号冰川雪-冰演化过程和典型冰川区雪冰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芯记录在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记录研究中独具特色,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降雪中的各种物理、化学信息在转化为冰芯记录之前所经历的一系列后沉积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冰芯记录的质量和分辨率,只有充分理解和搞清这些过程,才可能正确地破译冰芯记录。首先,本文基于2003年8月30日~2007年3月28日连续4年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简称乌源1号冰川或1号冰川)雪-冰演化的物理演化过程,详细阐述了雪坑中的典型离子Mg2+、NO3-及不溶微粒演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化学成分的演化差异。并结合冰芯资料,对化学成分由雪层记录向冰芯记录转化过程中的信息损失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雪内Mg2+受沙尘影响,在春季开始形成浓度峰值,与不溶物质成分相对应,但经过淋溶作用后,会在夏季消融期末形成一个稳定的峰值,与污化层相对应。对NO3-而言,由于受淋溶作用的过程不同,尽管在春季亦形成与Mg2+相对应的浓度峰值,但经过夏季消融后,二者峰值不再对应。相比之下,NO3-信号在雪层中的保存度小于Mg2+。雪层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系列后沉积过程,最终演变成为冰芯记录,但这一过程中,化学成分的浓度和变化规律(表现在浓度峰值之间的距离上)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在1号冰川这一暖型成冰作用条件下,冰芯总离子通量的损失高达55%~69%,而被保存的浓度峰间距信息仅略高于50%,表明1号冰川冰芯记录中许多高分辨率信息由于后沉积的作用而损失。本研究对于其它地区冰芯记录甄别及分辨率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次,本文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受融水淋溶作用微弱的雪坑样品中的化学离子(Nal+、K+、Ca2+、Mg2+、NH4+、Cl-、SO42-、NO3-、HCOO-和CH3COO-)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天山地区其它冰川相比,该冰川中SO42-和NO3-浓度较高,分别达到521.4 ng/g和760.4 ng/g。结合该冰川区气流后向轨迹分析,降水pH值和c(NO3-)/c(SO42-)比率与乌鲁木齐市的对比分析等,我们推测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雪样中,高浓度的SO42-和NO3-主要源自人类污染。这一研究表明,尽管冰川分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偏远地区,但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仍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后,本文根据取自天山托木尔峰地区青冰滩72号冰川4700 m雪坑的实测资料,探讨了该区降雪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雪坑中阳离子浓度的顺序为Ca2+>Mg2+>Na+>K+>NH4+,其中,Mg2+、Ca2+和K+很可能反映的是长距离沙尘物质输送情况。通过雪坑Cl-/Na+比率、气流后向轨迹分析以及海盐示踪法分析,推测海盐是该区降水中Cl-中Na+主要来源。雪坑中NO3-和SO42-。浓度高于天山地区含量的平均值,可能源于盐湖蒸发。由于该区属资料空白区,这一研究为该区雪冰化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李讷:自报定量21斤 “低标准、瓜带菜”,中共中央紧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国家干部带头,首先是领袖们带头。中南海里,机关干部们开始重新定量,先由个人报数,再由群众公议评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但开垦后土壤侵蚀严重,使黑土的肥力和粮食生产潜力不断下降,持续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研究土壤侵蚀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能促进旅游景区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全文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区域、方法、意义、创新
4月上旬,全省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努力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在反复学习会议文件,吃透精神的基础上,平凉
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地进入了1949年。全国几座重点城市相继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西方帝国主义分子气急败坏。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众志成城,共产党领导的中
岭南建筑的近代转型是中国建筑近代化的先声。建筑装饰作为建筑体上变化较早且应用较灵活的部分,其演变发展自成体系。研究岭南建筑装饰样式近代演变历程及其规律,对研究建筑
毛泽东第一次乘坐飞机是在1956年5月3日。当时毛泽东要到广州视察工作,中央考虑到他的安全,准备使用苏联顾问团的飞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可是,毛泽东说:“我就是要坐中国人
目前时空变化的分类与描述研究主要是针对目标整体而言,不能有效描述空间目标的变化部分。近年来,人们开始采用增量描述空间数据更新前后的图形及属性差异,但停留在定性描述、枚
从影像获取信息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实时、全天候、大面积获得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多时相、多光谱的数字影像已成为可能,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处理的理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陕西吴起县典型退耕地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退耕年限、不同坡向的退耕地作为研究样地,通过对退耕年限分别为0年(农地)、2年、3年、8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