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覆岩变形的分布式光纤检测与表征模拟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变形监控是煤矿安全与绿色开采的重要组成,建立矿山岩体区域检测网络成为煤矿岩层控制的新方向。采场大空间、覆岩大变形、岩移大范围是目前采场覆岩变形的新特点,成为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开发的瓶颈。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分布式、多尺度、高精度等优势,有助于实现大范围和多尺度的岩层变形测试。开展覆岩变形及其结构演化的分布式光纤检测研究,是推动采场覆岩变形信息化和构建智能矿山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采动覆岩变形的分布式光纤检测,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岩层变形的分布式光纤检测理论、分布式光纤检测试验技术方法、采动覆岩变形的分布式光纤表征模型和特殊结构覆岩变形特征的分布式光纤检测等问题开展研究。对岩层变形引起的光纤受力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岩层变形的分布式光纤应力分布理论模型,揭示了岩层破断垮落、裂隙离层发育、弯曲下沉等引起的光纤应力分布形态。表明处于不同变形积度岩层内的光纤受力具有阶段特性。提出了基于光纤频移的覆岩变形表征方法,表明岩层与光纤之间的接触系数是分布式光纤检测的重要影响参数,可通过建立分布式光纤表征模型来描述覆岩变形状态。利用ANSYS数值模拟分析了模型试验中光纤对岩层变形的影响机制。表明光纤埋设对岩层应力分布造成附加影响,影响程度随光纤直径和弹性模量增大而增大。光纤对岩层变形的影响范围呈菱形分布,半径约10 cm。岩层位移变化特征揭示了光纤参数对岩层变形的影响规律,1~2 mm直径光纤造成的岩层位移变化影响小于5%;光纤弹性模量在岩层弹性模量2个数量级以上时,光纤对岩层位移变化影响大于25%。用岩层位移变化率表征了光纤对岩层变形的影响关系,揭示了光纤直径和弹性模量对岩层变形的影响分别为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关系,为模型试验的光纤造型提供了依据。开展了采动覆岩变形光纤检测模型试验,提出了岩层变形光纤检测试验技术方法,得出了覆岩变形的分布式光纤频移变化基本规律,建立了覆岩变形的分布式光纤表征模型。讨论了模型底端光纤固定方式不同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光纤与工作面位置的响应机制,揭示了垂直光纤频移曲线的3阶段和3台阶变化,3阶段分别与采动覆岩横三区相对应,3台阶分别与采动覆岩竖三带相对应。提出了光纤测试频移平均度概念,其物理意义为频移平均度越大,岩层变形破坏程度越高。获得了工作面开挖过程中覆岩层内的拉、压应力分布规律,区分出了岩层变形破坏范围和岩层变形稳定范围。阐述了光纤频移对覆岩变形破坏及其结构演化的表征关系,给出了覆岩变形与光纤频移的量化关系式,光纤表征模型与光纤应力分布理论模型一致。开展了巨厚砾岩下开采覆岩变形的三维模型试验,研究了巨厚砾岩变形特征的光纤检测与表征。揭示了巨厚砾岩层的破断形式,表明下组巨厚砾岩在靠近采空区一侧形成近距离多条纵向裂隙而破断变形,上组巨厚砾岩层在采空区中部位置形成水平层内裂隙而弯曲变形。用光纤频移平均度揭示了巨厚砾岩层的破断规律,表明巨厚砾岩层的变形过程经历了微弱变形、较小变形的累积、初次破断、周期性大变形,最终垮落稳定。基于覆岩变形的光纤表征模型,获得了巨厚砾岩下开采岩层变形破坏范围和三带分布规律。FLAC 3D数值模拟表明岩层变形破断规律和岩层移动破坏范围与分布式光纤检测结果一致,岩层位移的数值模拟与光纤检测的线性拟合度达0.9。数值模拟验证了采动覆岩变形的分布式光纤检测与表征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89例。参照
从现有夹抱机电控控制方式着手,分析夹抱机电控控制方式的缺陷,对夹抱机电控方式的改进提出解决方案。
目的探析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关节镜
从预防性维修的角度,依据DSI I-616框架式低压断路器的结构原理、参考产品手册,分析其故障原因,探索制定其检修与校验方法,为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针对非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的模型降阶工作,通过对频域误差平方和加权的形式,提出了同时考虑频域幅值与相位因素的多目标参数优化指标。针对传统的求解多目标优化方法的不足,提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筛查过程中,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07月~2013年07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57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