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因其不断升高的患病率和广泛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自1958年Kassander首先提出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的概念后,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30-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胃轻瘫。它的发生不仅可明显影响病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消化道症状,还因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而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干扰,影响血糖的控制而使糖尿病患者继发严重的代谢失常和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糖尿病胃肠运动障碍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高血糖、平滑肌损害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本实验拟研究2型糖尿病胃轻瘫及其与胃肠激素的相关关系,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象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核素标记试餐显像法测定了6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6例健 2型糖尿病胃轻瘫及其与胃肠激素的相关研究 康对照者液体和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并分别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HbAIC)、空腹及餐后胃泌素、胃动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统计分析2型 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时间与血糖、HbAlc、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及患者 年龄、病程间的相关关系。 结 果 正常组16人液体胃半排空时间为9~23分钟,平均14.9土5.1分,固体 胃半排空时间为38~58分钟,平均44.2士12.8分。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液 体胃半排空时间为7.23~28.98分钟,平均15.80士4.34分,固体胃半排空时 间为8.92~136.76分钟,平均固体胃半排空时间为65.10士27.77分。其中液 体和固体胃排空延迟者分别为9例和35例,占14.75%和57.38兄两组比较 固体胃排空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61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小于 126mg巾 者 18例,液体胃排空 延迟者1例,固体胃排空延迟者6例,各占5.56%和33.33%;空腹血糖大于 126mg川l者43例,液体胃排空延迟者8例,固体胃排空延迟者29例,各占 18.60%和67.44%。两组的液体和固体胃排空延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HbAIC 小于 7.3%者 17例,液体胃排空均在正常范围,固体胃排空延迟者 10例,占 58.82%;HbAIC大于7.3%者44例,液体胃排空延迟者9例,固体胃排空延迟 者25例,各占20.45%和56.SZ%。两组液体胃排空延迟率差异有显著性,固 体胃排空延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HbAIC ’J’于6.3%者6例和HbAIC大于6.3% 者55例中,固体胃排空延迟者分别是 2例和 33例,各占 33.33%和 60.0%。 其固体胃排空延迟率差异亦有了显著性意义。 年龄小于60岁者37例,液体胃排空延迟者5例,固体胃排空延迟者19 例,各占13.51%和50.0%;年龄大于60岁者24例,液体胃排空延迟者4例, 固体胃排空延迟者16例,各占16.67%和66.67%。病程在1月至5年者38例, 2 2型糟尿病胃轻瘫及其与胃肠激素的相关研究 液体胃排空延迟者5例,固体胃排空延迟者20例,各占13.16%和54.05%; 病程大于 5年者 23例,液体胃排空延迟者 4例,固体胃排空延迟者 15例, 各占17.39%和65.22兄年龄和病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正常人固体胃T;;。加一个标准差分为胃排空正 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胃轻瘫组)。两组的年龄、病程和BMI差异无显著性, 但血糖和HbAIC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胃排空正常组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为 28.05~210.45Pg/ml,平均99.25士38.02 Pg/gi,餐后2’J’时胃泌素为 17.7~ 135.59 Pg/ml,平均74.45士26.29 Pg/ml。糖尿病胃排空延迟组(糖尿病胃 轻瘫组)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为54.49~170.60 pg/ml,平均102.gi士ZS.56 Pg/ml,餐后 2小时胃泌素为 27.71~274.58 pg/ml,平均 84.62士32.082 pg加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胃排空正常组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为 7.36~228.52 pg加,平均 146.06土86.02 pg/ml,餐后 2 ’J’时胃动素为 39.17~310.58 pg/ml,平均 135.4512士97.93 Pg/ml。糖尿病胃排空延迟组(糖尿病胃轻瘫组)患者空腹 血浆胃动素为221.33~634.89 mm/ml,平均346.97士160.44 mm/ml,餐后2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