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硬度相关基因分子鉴定及PINA蛋白缺失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epslo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严重影响润麦加水量、出粉率、破损淀粉粒数量和面粉颗粒度大小,并最终决定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本试验以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提供的278份黄淮麦区的地方品种、当前主栽品种和小麦区域试验新品系为材料,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技术、DNA克隆和测序技术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所有试验材料的产量相关性状、籽粒硬度表型、Puroindo1ine基因型及其Puroi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07-200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教学科研基地进行,试验田块周围有林木隔离。供试材料选择以鲁麦23为受体转入DREB转录因子得到的2个转基因品系,以受体鲁麦23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水分条件(正常灌溉和全生育期不灌溉),通过比较不同小麦品系在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响应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外源DREB表达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受体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系小麦籽粒产量及
籼稻是我国水稻的主要栽培种,其高效的遗传转化和大规模的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对确保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将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选用了具代表性强,基因型差异大的5个籼型水稻品种93-11、明恢63、307S、槟榔红和893为实验材料;通过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调整,筛选出了适合籼稻愈伤继代的培养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高效的籼稻遗传转化体系。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每毫升添加2mg 2,4-D的MS基本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