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以一直致力于创新和变革小说形式而蜚声文坛。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便是一个范例。尽管小说在许多方面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有着相似之处,但在作品主题上却与格林童话相去甚远。事实上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对格林童话的模仿和改写。本文试图从热拉尔·热耐特的派生互文性戏仿这一角度,分析戏仿在小说《白雪公主》中的运用。除引言和结语外,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集中论述小说对人物刻画的戏仿。童话中每个人物都有着明显的性格特征,是传统美德的化身。这充分体现出在理想的乌托邦世界中的英雄主义思想。而小说中的人物却是扁平的,没有明确的身份和特征。在真实的血肉之躯和情感全部被抽空后,这些人物沦落为符号和影子。这充分反映出在荒诞的后现代世界中的反英雄主义思想。第二章主要阐述小说对叙事模式的戏仿。童话主要遵循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个故事情节完整而且清晰。相反,巴塞尔姆则在小说中采取非线性叙述模式。小说中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而是一大堆并置的碎片。这种碎片性的非线性叙述模式正反映出当时破碎、毫无意义的后现代社会。第三章主要分析小说对语言的戏仿。童话中的语言作为客体,从属于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语言可以直接反映现实世界,发挥其指涉外部世界的功能。而小说中的语言作为主体,超越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在小说中,语言已经不能反映世界,失去了原有的指涉功能,事实上当时的社会已经不能够为语言提供条件来发挥其原有的指涉功能。通过分析热拉尔·热奈特的戏仿策略在小说《白雪公主》中的运用,本文旨在揭示作品对当时荒诞、陈腐、毫无意义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现代社会和人性的低俗、丑陋的描写,从而更好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无情的批判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