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在以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原则上的国家。这一自由主义自美国立国以来就一直作为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并因其平衡稳健的特点,为美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研究美国殖民地时期宗教思想与组织的历史变迁,表明作为殖民地社会核心要素之一的宗教对于美国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二元影响。一方面,宗教的发展推动了自由主义理念的普及;另一方面,宗教又对自由主义的过度发展构成制约,确保其不偏离基本的原则,而这正是美国自由主义具有自我平衡特点的一个根源。发端于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教会的民主化与教派的多元化,为自由主义在宗教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因素随着十七世纪上半叶新教徒向北美的迁徙被移植至新大陆。在此过程中,英国国教和公理会在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相继被确立为官方教会。公理会倡导契约理论和公理会制,推动了教会与市镇的民主自治。然而,为建立一个高度统一的清教社会,它又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排斥驱逐异教教派。这一保守性为随后自由主义发展中的制约力量埋下伏笔。英国国教在适应新大陆环境的过程中则被世俗化,主教的权力转移至地方教区会议。随着宗教虔诚的下降,安立甘宗的权威也遭到削弱,为将来的宗教多元与平等奠定了基础。十七世纪下半叶,新殖民地的建立和原有殖民地社会的变化共同推动了宗教领域的变迁。新英格兰的公理会因半途契约等问题发生了重大分裂,形成了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对峙。正是这一对峙的形成促使自由主义发展中出现了保守制约因素。在南部,随着南北卡罗莱纳的建立以及马里兰转变为皇家殖民地,弗吉尼亚的英国国教特点进一步扩大为美国的安立甘宗传统,促进了宗教多元与平等在这一地区的发展。中部地区得益于多元化的人口背景和贵格教会的贡献,逐渐实现了宗教自由与宗教多元化,为自由主义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始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一次大觉醒运动,在复兴因自由化趋势而颓靡的宗教虔诚的同时,重申并进一步强化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民主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主流教派出现分裂,各地官方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与削弱,为实现教派平等与政教分离铺平了道路。正是在这一美国自己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在美国本土形成的宗教权威被瓦解,各殖民地因信仰平等与自由理念的广泛传播而在意识形态上实现融合。此外,大觉醒运动也进一步体现了宗教在修正自由主义过度发展带来的社会弊病时的制约作用。总体而言,本文表明,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宗教发展史正是一部自由主义理念在意识形态和宗教实践上的发展史。宗教的发展变迁孕育并塑造了美国的自由主义理念,随着十八世纪下半叶社会注意力转向政治事务,这些理念也转移至政治领域,为美国立国时自由主义成为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