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险具有撬动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能够大大提高风险保障范围,增强扶贫的精准度。阜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2014年被确立为金融扶贫示范县,在扶贫实践中,充分将保险的风险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职能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创新了“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保险精准扶贫模式,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然而,随着保险精准扶贫模式在阜平县的深入发展,其效果如何评价,是否在全国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成为保险扶贫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实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保险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的分析,明确了保险参与扶贫工作的作用机制,为保险精准扶贫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从阜平县保险的需求因素分析入手,梳理了阜平县当前面临的风险要素。界定了阜平县保险精准扶贫模式的内涵,从政府的制度创新、保险公司的服务创新、金融部门联动机制以及诚信教育四个方面构建了阜平县保险精准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农户角度、保险公司角度、政府部门角度三个层面,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设置多维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保险精准扶贫的效果评价模型,并对阜平县保险精准扶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保险扶贫对当地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有一些方面还需完善,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产品种类不够、针对农业风险缺乏有效的保障和管理机制、财政补贴的精准性有待加强等方面。最后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创新保险服务、完善制度建设、健全风险管理和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文章的创新点在于从理论上界定了阜平县保险精准扶贫模式的内涵,明确了其运行机制和优势,构建了保险精准扶贫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通过对阜平县的实证分析,发现保险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对阜平模式在全国的示范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