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租赁房又被称为公租房,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上中低收入群体,包括新就业职工和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务工人员。在近年来出台的政府报告中可以发现,政府已经将公共租赁房当做自身首要解决的发展问题。截至2016年已兴建公租房约227万套,然而公租房兼具社会福利性、公益性和商品出租的特点,在公租房体系落实过程中,其资金主要由中央政府财政与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所组成,这就造成该项目面临着资金匮乏、资金获取方式单一等问题。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普遍将PPP模式运用于自身公共服务行业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当中,该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整合了私人部门、政府、金融机构的优势,降低了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压力;并且有效提升私人部门所获得的利益,提高了政企双方的社会服务质量。随着“十三五”规划不断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对PPP模式当做自身重要的融资方式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当中,来提升私人部门活跃程度。目前在建的公租房PPP项目就有五个试点工程,包括安徽、广西、四川、六安、宿州。但公租房PPP项目存在大量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对PPP模式下的公租房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分担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对国内较为著名的PPP项目进行分析,借鉴和参考Hastak和Shaked的风险归纳法,将PPP项目风险分为国家层、市场层、项目层三个层级,并将风险归纳到公租房PPP项目运行流程中,并利用GEM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筛选,从而建立私人部门角度的公租房PPP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第二,根据上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进行重要性排序;第三,根据风险分担建议表,对双方共担风险因素建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的博弈模型,得出政企双方对于共担风险因素的承担比例。此外本文还结合了公租房PPP项目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以此对本文所指定的风险管理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