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改梯是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由于极度缺乏石材和石埂成本过高等原因,在川中丘陵区推广石埂梯田难以实现。六棱型预制网格式生物埂护坡技术,具有原材料用料少,工艺简单,造价低,排水性能好等特点,取代了过去的石料满砌护坡技术,能够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改善坡耕地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研究不同护埂植物对梯田生物埂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为丘陵区梯田生物埂的推广及综合利用梯田埂坎资源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以四川省射洪县浒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以黄花、紫花苜蓿、高羊茅、麦冬四种护埂植物生物埂土壤为研究内容,空白组为对照,以明确4种护埂植物对六棱型网格式生物埂的水土保持功能为目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护埂植物生物埂坡面不同坡位(坡上、坡中、坡下)、不同土层(0-5cm和5-10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从土壤容重、p H值、有机质、土壤贮水状况、机械组成、微团聚体特征及其分型维数特征、土壤入渗特性、土壤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等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护埂植物条件下梯田生物埂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网格式生物埂的进一步改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川中丘陵区梯田生物埂的草本植物种类选择和土壤养分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护埂植物生物埂能够减小土壤容重,能有效调节土壤p H值,提高有机质含量,减少养分流失。护埂植物生物埂土壤容重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空白组基本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护埂植物能增加土壤孔隙,降低土壤容重,且高羊茅、麦冬生物埂土壤容重最小,空白组最大。植物生物埂土壤p H平均值为7.1978.200,空白组则为8.2048.274,护埂植物对梯田生物埂土壤p H值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坡位、土层、护埂植物种类是生物埂土壤p H值的影响因子。护埂植物生物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3120.73 g·kg-1,空白组则为1.185.08g·kg-1,护埂植物生物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空白组高,且黄花、紫花苜蓿生物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雨季后与雨季前相比,生物埂土壤容重增大,有机质含量降低,护埂植物生物埂受雨季的影响较小,能够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2)护埂植物对生物埂土壤贮水性能及渗透性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高羊茅的效果最佳。护埂植物生物埂不同土层土壤水分最大滞留贮水量、土壤水分最大吸持贮水量、土壤水分饱和贮水量坡面规律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空白组大体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高羊茅、麦冬、紫花苜蓿生物埂土壤贮水参数最大,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贮水性能,防治水土流失;雨季后各生物埂贮水量基本较雨季前小,且雨季对黄花生物埂土壤贮水量影响最大;坡位、土层、护埂植物种类是土壤贮水性能的影响因子。护埂植物生物埂土壤入渗参数基本规律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坡面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而空白组生物埂基本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护埂植物生物埂对土壤渗透性能的改善作用表现为高羊茅>紫花苜蓿>麦冬>黄花;雨季后土壤各渗透参数基本较雨季前小。(3)护埂植物生物埂能够减少土壤粗砂粒含量,有效改善土壤质地,使得土壤颗粒重组,不同护埂植物生物埂对土壤质地改善情况各不相同。护埂植物生物埂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坡面规律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而空白组则基本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紫花苜蓿、黄花土壤机械组成分形维数最大,对土壤质地的改良效果较好。雨季前,护埂植物生物埂较空白组土壤粗砂粒、细砂粒降低16.86%75.16%,同时粘粒含量增加7.79%31.55%;雨季后,护埂植物生物埂较空白组粗粘粒含量增加46.94%95.05%,植物生物埂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空白组则表现出相反规律,麦冬、黄花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最大。雨季前,护埂植物生物埂较空白组粗砂粒减少5.25%80.90%;雨季后,生物埂粗砂粒减少,粗粉粒增加,雨季对土壤微团聚体具有一定破坏性。(4)护埂植物能够有效增大土壤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从而提高土壤抗剪强度,达到保持水土的功能。不同护埂植物生物埂土壤粘聚力在坡面分布规律不显著。护埂植物能够提高生物埂土壤抗剪强度,具体表现为生物埂土壤粘聚力较空白组增大4.29%164.97%,内摩擦角较空白组增大6.18%32.62%,黄花、紫花苜蓿对生物埂抗剪强度的增大效果最好。雨季后,生物埂土壤粘聚力、内摩擦角均减小较雨季前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