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作为首次由国家体育总局倡导的“农村体育年”,风风火火地展开了运作。但在理论上如何认识农村体育、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施展,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课题。当前在这些领域的体育学研究,大都表现为现状调查、逻辑推演,而缺乏脚踏实地的系统研究。因此深入一个具体的村落、做个案的分析,将是对原有研究定势的一个突破和进步。并且,对“村落体育”进行考察与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农村体育问题、采取可行措施的起点。本文以个案研究作为切入点,探寻了“村落体育”的内涵、结构因素、活动特征、发生机制和功能,因尝试着从宏观以及理论层面上进行更多的辨析,故应具有一定的普遍解释性。因此总结为一般意义上的“村落体育”,结论为:1、“村落体育”的概念,可表述为在农村村落环境下的,以村民为主体,以自在的或混含着娱乐消闲、健体等目的,所进行的非生产性的身体运动的统称。它是村落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具有形态的含糊性、意义的丰富性、活动的自在性、资源的本土性、投入的全面性等特点,与现代体育占主要内容的城市社区体育有着不一样的风格。2、“村落体育”的结构,可分解为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构成要素。按主体之别,可分类成“村落性的活动”、“小群体活动”、“个体性的活动”三类。体育活动条件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而且有精神方面的。体育活动则有“仪式性”、“功利性”、“娱乐性”等多种类型。并且,“村落体育”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3、“村落体育”的功能,它是综合性的,但也是含糊的,包括有文化、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多种功能。在个体层面上,村落体育能够达到建构身体、建构身份以及建构与他人关系等一些目的,在社会层面上,起着支撑村落体制、团体等的存在与维持村落秩序的有序性等作用;在文化层面上,提供了某种意义,保证了村落传统的延续与种种条件的再生产。4、“村落体育”的发展沿革,在社会变迁中表现出的调适特征,彰显出其弹性和韧性,但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受制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阶段性的特点。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所调查的村落体育呈现出从“观念型文化”到“感觉型文化”,再到“观念型文化”,如此依次反复的现象,是否有着内在的规律性,或许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有趣问题。5、“村落体育”的意义,它作为农村体育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不仅具有地域与人口的代表性,而且具备文化的典型性和完整性;不仅能够达到体育健身的功效,而且充满着健康文化娱乐的精神价值。其研究的实践和理论价值,是值得学者们去关注、探索的。6、由此从“村落体育”研究的视角,论述了当前社会变迁中的我国农村体育前景和一些应对策略。即在态度上开放、认识上求真、方法上切实、资源上本土、组织上兼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