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l1分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最后共同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其具体发生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细胞极性相关分子lethal giant larvae 1(Lgl1)对于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Ksp-cre和Lgl1-loxp杂交得到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的小鼠(Ksp-Lgl1-/-),构建肾脏单侧缺血再灌注损伤(unilate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UIRI)模型模拟肾脏损伤后慢性化改变,观察野生型(wild-type,WT)和Ksp-Lgl1-/-小鼠间肾脏纤维化程度的差异。体外实验中,我们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沉默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TKPTS中Lgl1蛋白的表达,通过给予TGF-β1(10 ng/ml)或LPS(5μg/ml)刺激以探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后明显缓解了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中肾脏损伤,表现为间质纤维化的减轻、免疫及炎症细胞浸润的减少和肾脏细胞因子m RNA表达量的下降,并且这种效应不依赖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极性和增殖的改变。体外实验中,LPS刺激后,Lgl1与高迁移组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共表达。沉默TKPTS细胞Lgl1抑制了HMGB1的乙酰化及后续的核质迁移和分泌,同时上调了去乙酰化酶sirtuin 1(SIRT1)的表达。应用SIRT1特异性抑制剂selisistat(EX527,10μM)后乙酰化HMGB1增加。体外构建乙酰化反应体系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HMGB1潜在的5个赖氨酸乙酰化位点。结论: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Lgl1可以通过上调SIRT1表达,减少HMGB1乙酰化后的迁移和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肾脏纤维化。第一部分: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缓解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肾脏纤维化目的:Lgl1作为细胞极性相关分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暂未明确。本部分主要探讨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后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Ksp-cre与Lgl1-loxp杂交手段获得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的基因小鼠(Ksp-Lgl1-/-),选择8周龄小鼠构建缺血再灌注模型,28天后处死小鼠。通过Masson染色、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野生型(WT)和KspLgl1-/-小鼠肾脏间质纤维化改变;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沉积情况。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asson及Sirius red染色结果显示,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显著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表明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明显减轻肾脏细胞外基质FN、COL I、α-SMA的沉积。结论: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缓解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肾脏纤维化。第二部分: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肾脏纤维化目的: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对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抑制炎症反应可有效改善肾脏纤维化。Lgl1作为细胞极性调控分子可通过影响细胞极性和增殖活性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本部分拟探究Lgl1对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是否与炎症反应、细胞极性和增殖有关。方法:获得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的基因小鼠(Ksp-Lgl1-/-)后,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标志物CD3、CD11c、CD19和F4/80在肾间质中浸润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各种细胞因子的m RNA表达量;分别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皮细胞极性指标E-cadherin和Occludin以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体外实验中,si RNA抑制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TKPTS中Lgl1后给予TGF-β1(10 ng/ml)刺激一定时间,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cadherin和Occludin以及增殖指标PCNA的表达量;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Ksp-Lgl1-/-小鼠中肾脏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标志物CD3、CD11c、CD19和F4/80表达明显减少;细胞因子m RNA表达量下降。体内实验中,细胞极性指标E-cadherin、Occludin和细胞增殖指标Ki-67表达量在野生型(WT)和Ksp-Lgl1-/-小鼠中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实验中,在TGF-β1刺激下,抑制TKPTS细胞中Lgl1表达后,E-cadherin、Occludin以及PCNA的表达量在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改变。结论:特异性敲除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肾脏纤维化,这种效应并不依赖细胞极性和增殖的改变。第三部分:SIRT1抑制HMGB1乙酰化及其迁移分泌,参与Lgl1调控肾脏纤维化的过程目的:HMGB1作为一类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与炎症因子水平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本部分中,我们主要探讨Lgl1对肾脏纤维化的调控作用是否与HMGB1有关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中,在LPS(5μg/ml)刺激下,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Lgl1和HMGB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是否存在共定位;沉默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后,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HMGB1的核质迁移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分泌量;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HMGB1及去乙酰化酶SIRT1的表达情况;应用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后,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HMGB1的改变情况。体内实验中,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野生型(WT)和Ksp-Lgl1-/-小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肾脏HMGB1的分布迁移情况。最后,体外构建乙酰化反应体系,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初步探讨HMGB1乙酰化可能的赖氨酸位点。结果:LPS刺激后,Lgl1和HMGB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共定位,且乙酰化HMGB1及其迁移分泌量均明显增加。沉默肾小管上皮细胞Lgl1后,SIRT1表达增加,HMGB1的乙酰化及迁移分泌过程受到抑制;SIRT1的抑制剂EX527的应用上调了乙酰化HMGB1比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与野生型(WT)小鼠比较,Ksp-Lgl1-/-小鼠肾脏中SIRT1表达增加,HMGB1的核质迁移减少。质谱分析初步筛选出5个潜在的HMGB1乙酰化赖氨酸位点。结论:SIRT1抑制HMGB1乙酰化及迁移分泌,参与Lgl1调控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奥氮平是在临床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奥氮平引发糖尿病、体重增加和脂质异常十分频繁,尤其是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增加了患者和其家庭的生活负担,探究奥氮平诱导IR的机制及针对机制寻找有效干预药物是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将进行奥氮平诱导IR的作用机制探究,并以葛根芩连汤为具有
学位
新技术发展助推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全新力量,引发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全方位变革。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能力培养须关注基本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三大维度。一是追溯内涵的历史演变,展望时代的实践导向,以解构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逻辑;二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回应个体持续发展的本质诉求,以审思职业能力培养的时代价值;三是转变培养目标、革新培养方式与整合培养资源,以重塑职业能力培养的
期刊
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展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改革与探索,提出以培养人工智能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建设方案。改变以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培养的方式方法,针对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的特点,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及与之配套的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以满足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期刊
[目的]柴胡疏肝散是中医以“疏肝解郁”为原则治疗郁症的经典方剂,临床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但其抗抑郁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前额叶皮质(PFC)中糖皮质激素(GC)代谢物浓度的方法,并运用于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中GC代谢物的检测,探究柴胡疏肝散对大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及GC差异代谢的影响。并基于柴胡疏肝散对抑郁
学位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并建立HD-MTX不良反应预测模型,为MTX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使用HD-MTX化疗的且临床治疗完整的ALL患儿。采用飞行质谱法检测MTX代谢及转运相关的38个单核苷
学位
目的: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一线治疗方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提高患者生存期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其不可避免产生的耐药问题极大限制了患者远期预后。EGFR-TKI耐药性的发生不但取决于肿瘤细胞的特性,而且与肿瘤微环境相关。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作为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EGFR-TKIs耐药产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前期发现:CA
学位
研究背景:根据2018年发表的全球肿瘤统计数据,原发性肝癌在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位,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目前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肝移植、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免疫靶向治疗等。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即已进入疾病的中晚期,从而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随着微创理念的出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动脉化疗
学位
NX平台船舶设计功能组提供了模板复制创建功能,便于船舶板类结构的复制创建。复杂船舶横舱壁在使用模板复制创建功能时易出现横舱壁区域创建错误问题,主要由于船舶舱面等结构尺寸、交角的大幅不规则变化导致,利用传统逻辑代码难以彻底解决。这导致模板复制创建功能仅能在规则甲板、舱面条件下使用,无法实现快捷创建,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耗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对模板复制创建的横舱
学位
背景与目的暴发性肝炎是引起肝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暴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因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而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主要是由于药物中毒引起。暴发性肝炎的发病率低,而临床病死率高达40~60%。暴发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免疫系统的调节与暴发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HV-3病毒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是最常见
学位
目的:探讨结合基于ADC图的纹理特征与机器学习方法的分析是否能预测Gleason评分(GS)≤6分的前列腺癌(GG1)和GS 3+4分的前列腺癌(GG2)分级组(GG)的升级。方法:纳入59名通过经直肠超声引导活检证实为GG1和GG2的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活检前通过同一台MRI检查仪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通过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确认最终病理。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每位患者均从ADC图提取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