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浓海水自然蒸发多因素协同作用规律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淡水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工业化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膜法(反渗透方法)和热法(多级闪蒸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将副产与淡水等量的浓度高出海水约1倍的淡化后浓海水。沿海地区将海水淡化与自然蒸发制盐相结合,既能解决淡化后浓海水的排放难题,又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对海水淡化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自然蒸发模拟实验系统,研究淡化后浓海水自然蒸发规律,探明了自然蒸发的气象因子(太阳辐照、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力等)、卤水条件(卤水浓度、卤水水温)等对淡化浓海水自然蒸发速率的影响。(1)揭示了单因素对淡化浓海水自然蒸发速率的影响机理及规律。淡化浓海水蒸发速率与辐照强度和风速均呈正比关系,而其与相对湿度则呈反比关系:一定气象及卤水条件下,辐照强度每增加O.1kW,蒸发速率约提高0.026mm/h;风速每增大1m/s,蒸发速率提高0.016mm/h;而相对湿度每增大10%,蒸发速率约降低0.06mm/h。淡化浓海水的蒸发速率随卤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均呈二次函数增加,而其随卤水浓度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减小。(2)通过响应曲面法研究并探明了双因素协同作用对淡化浓海水自然蒸发速率的影响机理及规律。水分汽化控制因素(辐照、水温)与水分扩散控制因素(风速、湿度、浓度)组合会对淡化浓海水自然蒸发速率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如:辐照与风速、辐照与湿度、水温与风速、水温与湿度、水温与浓度。当两个水分汽化控制因素的组合时,蒸发速率主要随其中一个因素发生线性变化。而两个水分扩散控制因素的组合时,蒸发速率主要随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二次函数变化。(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多因素协同作用对淡化浓海水自然蒸发速率的影响机理及规律。利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F1)是汽化方面的综合指标,主要由水温、气温和辐照协同作用,F1=(0.429辐照-0.248风速+0.354湿度+0.914水温+0.881气温-0.026浓度)/(?);第二主成分(F2)是水汽扩散方面的综合指标,由风速和浓度共同作用,F2=(0.151辐照+0.822风速+0.118湿度-0.005水温+1.141气温+0.846浓度)/(?);第三主成分(F3)是湿度指标,F3=(-0.774辐照-0.129风速+0.796湿度-0.019水温+0.045气温+0.145浓度)/(?)。将三个主成分对蒸发速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三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Y=126.819+5.919F1+12.935F2.9.098F3(R2-adj=0.777**),并用5%样本数据对所得回归方程进行检验,所得标准偏差为11.8%,小于通过原始数据直接回归方程(R2-adj=0.581**)的标准偏差16.7%。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目前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权力存在于管理体制中:一是自上而下的乡镇行政管理权;二是村委会的自治权。二者在宪法中的应然关系应该是和谐互助的,并且在体现人民当家做主
综述新生儿狼疮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随访等,着重于近些年来对该病病因的新发现,包括抗干燥综合征A(SSA/Ro)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B(SSB/La)抗体、血清素(5-HT4
简要回顾了金刚石串珠绳锯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金刚石串珠绳锯的制造及应用,分析了金刚石串珠绳锯研究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
本文基于模糊故障树,提出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把项目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定义为正态分布的模糊数,根据模糊集合理论和故障树分析方法,解决了项目风险因素随机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障事业的重要支柱,监管机关在严格监管的同时,也不断出台政策促进企业年金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监管机关连续发文,扩大企业年金基金的可投资范围,并推出
以往相关理论的可操作性存在局限,很大程度上源于音乐情感的非概念性和教学过程的概念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对速度、力度、音色等维度的探讨,和“演奏蠕虫”、“布伦斯维克透镜
<正>9月9日上午,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就脑科学信息化领域信息重大专项工作与中科院举行座谈会。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副院长阴和俊出席座谈会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发展,BOT等模式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减轻了政府短期内的财政负担,也促进了工艺技术的选择更为合理和实用。论文以福建凤竹污水处理
对企业而言,如何界定、规划和执行一个良好战略是决定其经营绩效的关键所在,战略管理便是探讨企业如何制定其目标,以及规划和执行达成该目标相关战略的一门学问。
在列举了各种多源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介绍了多源数据(资料)所需进行的预处理及其在地理空间信息提取及更新中的具体应用。针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资料)探讨了可采用的半自动提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