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视野下的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为合理保护和利用大遗址而产生的公园类型,它是大遗址保护利用最有效、最重要、最主要的手段,是将大遗址的核心价值及考古研究成果进行通俗化的转化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公众。这些考古遗址及文化是维持一个民族甚至国家精神内核的客观事物,也是体现区域特点的基础性内容。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针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出台了管理办法、评定细则、规划编制要求等文件,但规划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论文以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综合问题与目标为导向,分析规划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原因及背景,通过对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根据对二里头、良渚、三星堆三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模式及实践经验的对比研究,结合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情况,从遗址概况、文化价值、公园范围、功能分区、路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展示模式以及保护管理等方面,阐明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石寨山遗址及周边遗存保护和展示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将从前“看不见的文化”以有形的载体展现,探讨适合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模式,这不仅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所在,亦是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并针对规划成果提出改善建议。综上,本论文对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经验和原则进行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针对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相冲突,展陈方式及配套设施单一、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探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遗存的建设方式、规划策略及方法,以此达成对大遗址及周边历史文化的探索、根源的追寻和生命价值的探求。
其他文献
学位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被称为十字花科蔬菜的“癌症”,致病力强,具有很强的休眠力和传播力。任何十字花科蔬菜一旦被根肿菌侵染,几乎无法挽救。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简称甘蓝)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在我国蔬菜栽培面积较大的一种十字花科作物。近年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发展。基于社会的需求计算机视觉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焕发出强大的动力,图像拼接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的范畴内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随时间发展,图像拼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航天航空领域、民用和军用无人机领域、医疗图像鉴定领域、以及我们常用的卫星导航领域。一张图像如果包含的事物越多,那么它对某个具体细节的分辨率就会降低。为了处理这个矛盾,产生了
学位
学位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Ponkan),是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植物。椪柑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类黄酮、多酚、类胡萝卜素等,其中,类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及生理活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O-甲基化是柑橘类黄酮一种常见的化学修饰,是其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的基础。类黄酮的O-甲基化修饰是在O-甲基转移酶(OMT,O-me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