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为合理保护和利用大遗址而产生的公园类型,它是大遗址保护利用最有效、最重要、最主要的手段,是将大遗址的核心价值及考古研究成果进行通俗化的转化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公众。这些考古遗址及文化是维持一个民族甚至国家精神内核的客观事物,也是体现区域特点的基础性内容。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针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出台了管理办法、评定细则、规划编制要求等文件,但规划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论文以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综合问题与目标为导向,分析规划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原因及背景,通过对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根据对二里头、良渚、三星堆三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模式及实践经验的对比研究,结合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情况,从遗址概况、文化价值、公园范围、功能分区、路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展示模式以及保护管理等方面,阐明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石寨山遗址及周边遗存保护和展示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将从前“看不见的文化”以有形的载体展现,探讨适合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模式,这不仅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所在,亦是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并针对规划成果提出改善建议。综上,本论文对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经验和原则进行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针对滇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相冲突,展陈方式及配套设施单一、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探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遗存的建设方式、规划策略及方法,以此达成对大遗址及周边历史文化的探索、根源的追寻和生命价值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