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限定与非限定骨盆骨髓剂量调强放疗的靶区剂量体积及其对消化、泌尿尤其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宫颈癌术后有辅助放化疗适应症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即限定骨盆骨髓剂量调强放疗组(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20例,和对照组即非限定骨盆骨髓剂量调强放疗组(Pelvic 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PBMS-IMRT)20例.放疗CT定位及靶区勾画:患者取平仰卧位,真空气垫固定,全盆腔增强CT扫描.CTV包括髂总、髂内外、骶前、闭孔淋巴结、淋巴管囊肿(如有)、手术残端及上阴道近端3cm.危及器官剂量体积临床目标:小肠V30<40%,膀胱及直肠V40<40%、V50<20%.研究组另外勾画出骨盆骨(放射野内的全部髋骨、骶尾骨及上段股骨)作为危及器官,限制范围:V20<76%、V40<35%.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骨盆骨照射范围不做特别限制.两组靶区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5W,并放疗期间每周行化疗一次:顺铂35-40mg/㎡,共5-6次.观察和记录血液、胃肠道及生殖泌尿系统毒性反应及其程度.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研究组盆骨各级别剂量体积(V10~V50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血液学毒性更低(P<0.05)、化疗和/或放疗延期或中断者更少(P<0.05);两组肠道及生殖泌尿道毒性反应统计学无差异(P>0.05). 结论: 限定骨盆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明显降低了骨盆骨髓的受量,从而降低了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且不影响靶区质量、不增加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能确保同步放化疗能更好地按计划完成,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