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三大问题的挑战,水安全问题被认为是这三大挑战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水是生命、生活、生产之源,作为一种社会核心和动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难于用高科技解决的特点。因此,国家非传统安全之一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显得极为重要。素有“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美誉的丹江口水库,由于水质清秀少污染,已被国家跨世纪南水北调宏大工程选为中线方案。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行,工程区对水源区十堰市水资源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虑到一个地区的安全、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由此展开了对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文章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出发,构建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的的评价分析得出结论: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为基本可承载,该库区水资源状态为基本安全。影响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国际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丹江口库区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之—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调水主要水源区,其水资源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该区域更是整个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作为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资源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区域非传统安全。本文从保障水资源安全的角度出发研究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问题,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将它划分为三个子系统:水资源条件子系统、经济状况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并指出选取具体指标的关键性原则——数据的可获得性和通用性。论文第一章也就是绪论部分指出水资源是否可承载是影响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水资源安全又是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对象之一,因此选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保障水资源安全。在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评价过程中则更进一步确定了本文选题的依据,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某种方法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研究,同时对丹江口库区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专门对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的研究,基本都是停留在对该库区生态、经济等某一方面的研究中。最后绪论部分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论文第二章是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从定义、系统功能与结构、影响因素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本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从非传统安全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安全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水资源承载能力所表达的是一个地区水资源对人口、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大支撑能力,这种支撑能力一旦不能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则会影响到水资源安全,影响到非传统安全,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本章结合了已有的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确定了本研究中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距离指数-层次分析法,以参照年的具体指标来衡量目标年水资源的承载力状况。论文第三章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利用距离指数-层次分析法对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估,并为下一章节的保障政策的提出进行铺垫。本章从研究区丹江口库区的水资源概况、生态环境概况、经济发展概况出发,对研究区概况的介绍为确定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奠定了基础。根据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和通用性,以及评价的动态性原则,本文在选取指标时尽量采用已有国际或者国家标准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Matlab语句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赋值,确定各指标的分权重和总权重。通过选取参照年和目标年的相关具体数据,以及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指标权重,结合等级法对指标的预处理,计算出丹江口库区2009年相对于2015年的距离指数,其中水资源条件系统、经济状况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三者的距离指数均在0.25~0.50之间,整个系统状态为基本可承载。论文第四章是在前文对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的结论基础上,围绕影响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从法规制度、公共权力、生态循环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张。主要包括:从增收环境保护税、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两方面探索完善的法规制度;从合理配置权力运行机构、规范权力主体行为两方面约束公共权力;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合理城市发展规划两方面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这部分相关的政策建议是在参照本文所建立的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的结果,对于探索增强水资源承载力,进而维护水资源安全,保证我国非传统安全的有效地政策主张。本文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研究经验,借鉴国家及地方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数理分析方法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而展开。简而言之,本课题的研究源于前人的理论成果,也适时进行了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研究的归宿就是在水资源承载力这一研究课题下为维护国家非传统安全作出一定的理论与现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