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和相互投资获得巨大发展,各种国际经济机制开始形成,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经济体系,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趋于一体。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已经显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政治出现历史性变革,信息技术促进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成加速之势。今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历史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顺应这一潮流,迎接这一挑战,就能从这一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在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迅速崛起,正如世界经济200多年历史中每一次大的变革都造就出几个新的强国一样。相反,如果在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中固守封闭式的发展道路,那么就必然为历史所淘汰。然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结构是一个存在着多种不平等的结构。一是决策权的不平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只是规则的接受者。二是地位的不平等,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金融业都来自于发达国家。三是后果的不平等,全球化的不利后果大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化作为“双刃剑”更多地是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的。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战后对全球经济最大的一次金融冲击,对这些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近年来,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各国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金融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并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如何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各国金融危机已经反复证明,如果一国在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上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就会威胁到自身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而一国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就可能会演变为一国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甚至国家危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开放,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须进一步开放经济。<WP=6>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中国这样一个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正经历经济转轨的国家而言,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又十分严峻的课题。因此,本论文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风险具有的新特征,在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如何防范和监管金融风险,最后给出中国在开放经济中如何防范和监管金融风险的对策。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理论发展和研究动向、研究视角、目标与方法、本文的结构。导论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性,并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作者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渊源和相关文献做详细考察,目的在于解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也总结出这样一个观点:发展中国家不应再争论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应全球化,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在总结全球化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是金融风险不断的累积、放大和传染的过程。第三章,作者全面地考察了金融风险理论文献,目的在于找到研究的理论边界,从而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本章首先介绍了主要的金融风险理论:金融不稳定假说、货币主义的解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论、信息经济学的金融风险论。这几种理论虽然都是对金融风险的理论解释,但是都不能够全面的、合理的解释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发生的机理。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但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后金融深化理论反而成为形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金融风险累积导一定的临界点就转变为金融危机。本章考察了克鲁格曼提出的国际收支危机理论、弗拉德、加勃和奥布斯菲尔德提出的自我实现危机理论,但是这两种理论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于是应运而生道德风险理论的解释。通过对理论和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对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理论的考察以及对策的提出是必要的也是新颖的课题。<WP=7>第四章,作者考察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生成的特殊机理,金融风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以及金融风险特殊的传导机制。第五章,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处于劣势,因此金融风险更容易更广泛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破坏力也更大。因此,在本章中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发展中国家金融的脆弱性所在,同时也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和道德风险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