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及认知功能等诸多脑功能障碍.完整的脑功能活动依赖于脑区间相互协作,而脑白质是连接各脑区的重要结构.影像学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局部脑区白质结构异常,因此探究脑白质与认知功能损害及临床症状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联合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全脑白质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发现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的脑白质生物学标记物. 方法: 以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性别、年龄、利手情况相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48例.对照组入组时进行认知功能量表评定及颅脑磁共振数据采集,患者组分别于基线水平及药物治疗6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认知量表评定,同时采集颅脑磁共振数据.分别采用基于体素的统计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和VBM方法比较分析两组脑白质部分各向异性(f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参数(mean diffusivity,MD)和脑白质体积,进一步分析差异脑区与PANSS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同时将基线存在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分析治疗前后脑白质体积、弥散参数变化值与PANSS五因子、认知功能评分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患者组表现为右侧前扣带束FA显著降低、右侧外囊FA显著增高(P<0.005,未矫正)及左侧额中叶、左侧顶叶和双侧楔前叶脑区白质体积显著降低(P<0.001,未矫正).患者组治疗后右侧前扣带束F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5,未矫正). 2.基线水平,患者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及语义流畅性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组治疗后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及语义流畅性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PANSS五因子各分项分值明显降低(P<0.05). 3.基线水平,患者组右侧外囊FA与认知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8,P=0.025). 结论: 1.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局部脑区白质微细结构及形态结构异常改变,并且形态结构异常范围更加广泛,右侧外囊FA与认知因子存在正相关性. 2.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认知功能损害,短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得以显著改善,异常脑区白质微结构及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善,甚至呈现出加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