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会工作对社区人民调解的嵌入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威胁发展的显在的和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在数量和表现形式上的变化,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来自种种频发、多样、易发、复合的社会矛盾纠纷带来的挑战和威胁。当今社会的社会矛盾纠纷无论是在纠纷性质、纠纷规模、纠纷主体构成、纠纷表现形式、纠纷发生地点和纠纷持续时间等方面都具有转型期特点,人民群众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与消除有了新需求、新期望。上述种种因素无疑给包括人民调解在内的我国调解制度预防、排查、调处和化解这些社会矛盾纠纷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困难、挑战、威胁和成长考验。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大环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实施,使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有政策可循、有法可依,不过,我国现有的人民调解制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各地区在人民调解制度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方面发展不平衡,同一地区不同社区发展不平衡。在现代社会,专业社会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时空,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力量在我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由于我国的国情社情的特点,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一个嵌入发展的过程。它与我国本土实际的社会工作同样发挥着应对个人困扰、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功能。专业社会工作嵌入人民调解工作特别是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有其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是以陕西省西安市的C社区为例,依据社会工作中的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角色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和沟通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主要对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社区人民调解的可行性、嵌入主体的角色和功能、嵌入客体对嵌入主体的需求、嵌入机制和方式、嵌入效果和实践反思等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认为专业社会工作和社区人民调解在本质与功能、价值观与工作原则、对实践经验的态度、实务技术提供等方面的契合性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嵌入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嵌入主体对嵌入客体发挥着协助者、教育者、资源整合者、服务提供者等社会角色。作为嵌入客体的社区人民调解对嵌入主体的需求是理念、知识和实务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本研究展开了对C社区人民调解现状分析、价值观、理论和实务技术四个方面的嵌入实践。其中,本研究运用了生态系统理论“整体和全人”的视角和方法分析了C社区人民调解的现状,结合C社区的社情和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对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的期望,开展了任务小组服务,设计了主题为“温馨缘·暖心桥”的社区服务计划。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儿童眼外伤的防治,现将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147例儿童眼外伤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7例中男115例占78.23%,女32例占21.77%,年龄10个月~14岁,
1939年11月,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的白求恩大夫殉职后,延安各界代表在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致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挽联是: “万里跋涉,树立国际和平,堪称共产党员模范; 一腔热血,壮我抗战阵垒,应作医界北斗泰山。”聂荣臻转达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吊唁文:“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华参战,在晋察冀边区八路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