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璀璨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浩瀚文化脉络,古村落记载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当地居民的行为习惯的反映,更体现了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古村落、民居和古镇的研究,已经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课题,但是仍然有些相对比较知名古村落虽然处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地带,受地形和交通情况的严重制约,影响了传统村落的资源开发。这些偏远的村落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传统风俗和浓郁的乡村气息,是山区地理环境和社会活动的结合体,天-地-人-神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这种传统的行为方式也造就了当地的文化特色,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体验和保护之中。对于村落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措施,只是对当地村落的榨取,而没有从保护和延续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做起,导致许多建筑、道路、景观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建筑残缺不全,道路坑坑洼洼,乡村古树早已凋蔽。因此,加大对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的勘测和地域特色为主,探索更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乡村聚落景观,使得中国传统的聚落文化得以延续。本文以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村落景观改造为例,探索乡村聚落的空间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寻找乡村聚落的发展轨迹和“闯关东”历史文化的积极影响,探究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相关情况和乡村聚落的发展规律。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采用实地观察、拍摄照片和访问的方法,对“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村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对村落的空间形态和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加以归纳和总结。对古村落景观的改造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街巷空间改造设计、青云溪河道景观改造、闯关东文化广场设计、民俗展馆改造设计。通过对四个区域的改造和设计,探索历史文化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寻求人与景观协调稳定的关系,最终推动齐鲁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动力。